内容详情
2025年05月27日
“好妈妈”温暖山阳城
——记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张冬香和她的“冬香好妈妈”工作站
张冬香带领志愿者在山阳区安泰养老院开展助老服务。 (本报资料照片)
人物档案
202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5月23日在北京召开,我市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书记张冬香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今年62岁的张冬香有着37年的党龄。年轻时,她放弃蒸蒸日上的事业,精心照顾瘫痪的母亲、多病缠身的父亲22年。2016年初,她创办了嘉乐园老年大学,帮助赋闲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016年10月,她成立“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组织银发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2017年4月,焦作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党支部——“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正式成立,工作站也由最初的3名离退休党员发展到现在10个分站、3000多名平均年龄64岁的银发志愿服务团队。
9年来,这支团队在张冬香的带领下,积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通过抓党建带团建促联建,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基层社会治理、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等志愿服务,成为群众信赖的“红色宣讲员”“家事调解员”“法治辅导员”“民情联络员”,赢得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张冬香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宣讲员、河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当选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十三大代表。
本报记者 董柏生
5月18日6时整,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书记张冬香通过“365红色广播站”发布第2715期(天)早间学习内容,来自“学习强国”的“习近平每日金句:习近平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听着熟悉的声音,享受着这天的“精神”早餐,85岁的“冬香好妈妈”银发志愿服务团成员孙宏坚精神振奋。“跟着冬香书记9年了,每天早中晚听听红色广播站的内容,做做志愿服务,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这晚年生活呀,也过得有滋有味!”
9年了,每天早间、午间一分钟语音播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晚间夜读红色经典著作,为老党员、老同志和少年儿童送去精神食粮、文化大餐,带领大家调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传播党的好声音,已经成为张冬香每天的“必修课”,她以自己的大孝大爱、担责担当、无私无怨、坚定坚持,带出了一支凝聚力强、能征善战的银发志愿服务团队,做到了“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
精心侍奉双亲
孝行感动身边人
今年62岁的张冬香,有着37年的党龄。她曾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岗位,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党委宣传部长。
“年轻时,我和大家一样,怀揣梦想,斗志昂扬,那时父母安康,家庭幸福,事业蒸蒸日上,未来满是希望,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世事无常,一场家庭变故让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张冬香说。
1994年底,她的母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出现幻觉,短短4天,先后请了7个护工,都难以忍受老人不停地喊叫而辞工。那时,她的父亲已经放入两个心脏支架,还饱受高血压、冠心病、肺纤维化的折磨。
需要床前尽孝时,姊妹七人、排行第三的张冬香没有找借口推脱,她想的是,大姐命运多舛;二姐两个孩子,爱人在部队脱不开身;四妹家境困难;其余三个弟妹,或在求学或尚未婚嫁。
在事业与亲情的艰难抉择中,张冬香毅然选择了亲情。她请了一个多月假,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结果,她不仅丢失了令人羡慕的岗位,也错失了升职机会。“但我无怨无悔,只盼着母亲能早日康复。”张冬香说。
可事与愿违,母亲最终瘫痪了,她每天的吃喝拉撒、穿衣洗漱和翻身,成了张冬香生活的全部。
一次,她正安抚情绪波动的母亲,父亲突然发出剧烈的咳嗽。她一边安慰母亲,一边去看父亲,一量体温竟烧到39℃多,她急忙给父亲喂水喂药,用湿毛巾为他擦拭滚烫的身体,轻轻捶打他的前胸后背,忙得焦头烂额,让她心力交瘁。等父亲缓和点,她又回到母亲身旁时,母亲已将刚拉的大便抹得床上、墙上一片狼藉。看着瘦得皮包骨头的母亲躺在床上那无助的模样,她的眼泪夺眶而出,边落泪边小心翼翼地为母亲擦洗,并清理床上、墙上的污渍。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冬香悉心照顾了母亲16年。
这16年,由于母亲晚上不停地喊叫,儿子休息不好,学习成绩退步了,她为之奋斗的企业也破产了。雪上加霜的是,2010年10月,她77岁的母亲永远离开了儿女们,而原本就多病缠身的父亲也一病不起。
又是6个年头,张冬香拖着虚弱的身体,日夜照顾多病缠身的父亲,先后4次将父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为了丰富父亲的精神生活,2015年,51岁的她教会85岁的父亲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浏览各种信息。
张冬香的大孝大爱,不仅让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啧啧称赞,更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家人。一次,面对记者的镜头,她的儿子红着眼圈说:“妈,您知道吗?每年春节我跟媳妇带着娃回家过年,家里一点儿年味儿都没有,就见俺爸在厨房准备着往医院送的饭菜。看着俺爸那微微弯曲的背影,妈,我心疼啊!我知道‘百善孝为先’,您为了照顾住院的姥爷,不得不在医院陪护,我能理解。只是,您在尽孝的同时,还拿出大把时间、倒贴着钱去做公益,我就不明白了。直到有一天看见姥爷把您的奖章、奖杯和证书拿出来一遍遍抚摸时,我突然明白了,您不仅爱我们这个‘小家’,也更爱社会这个‘大家’。我更明白了,让父母骄傲,也是孝!”
儿子话还没说完,张冬香已泪流满面。“为人子女,我是个好女儿;为人妻、为人母,我却愧对他们。”
“我觉得,照顾没了自理能力的父母,那是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一个‘好妈妈’该有的担当!”张冬香说。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是对她最好的肯定。
“有孝心、有大爱、有担当,才能领住人,才能做好公益。我们就是看中了张书记这个人,才乐意跟着她做志愿服务的。”75岁的志愿者范志明说。
躬身志愿服务
银发生辉赛青丝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阅历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的中老年人,退休后有了发挥余热的时间和精力,有了展示自己兴趣爱好和自我提升的更大舞台,想让退休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社会多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中,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看了总书记的回信,我热血沸腾。”张冬香说。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点燃了张冬香干事创业的梦想。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她萌生了创办一所老年大学的想法,让退休的老年人在这里学到一技之长,丰富晚年生活,再去帮助更多的人。
说干就干!她推着轮椅上的父亲,拿着父亲赞助的10万元钱,历尽艰辛,于2016年8月创办了嘉乐园老年大学。以嘉乐园老年大学为依托,2016年10月,山阳区委和艺新街道党工委以“孝老爱亲”的张冬香名字创建了集家风教育、家事调解、红色宣讲和公益服务于一体的“冬香好妈妈”工作站。为了把老年大学办成一所有“灵魂”的学校,2017年4月,在工作站基础上,她提出申请,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党支部在山阳区成丰路社区挂牌成立,这也是我市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党支部。
作为以退休老党员为骨干力量的巾帼银发志愿团队,“冬香好妈妈”工作站从最初山阳区艺新街道的一个街道工作站、3名离退休老党员,目前已发展为覆盖解放、山阳、中站、马村四城区和高新区的10个分站、370余名党员(其中直管党员49人)、3000余名志愿者的社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64岁,最大的85岁。
工作站成立9年来,以党建引领,以信仰为基,以先锋铸魂,张冬香带着年过花甲的巾帼银发志愿者,长年活跃在群众身边,颂党恩、化纠纷、倡文明、讲党史、战疫情、抗洪灾、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只要是组织上关心的、群众期盼的,就是志愿者一直坚持做的。不管是南水北调主河道和绿化带征迁,还是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基层社会治理,只要和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他们都主动请缨参与其中。
“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那天,我就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当总书记讲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工作站党员们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那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身影。”张冬香回忆说。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突如其来。那时候,张冬香正在医院陪护严重心衰的父亲。农历大年初七晚,她接到街道领导电话,得知红星小区志愿者人手紧缺。挂断电话后,看着躺在病床上命悬一线的父亲,她心中满是纠结,自己既是女儿,但更是共产党员、党支部书记。关键时刻,自己不带头,谁带头?党员不冲锋,谁冲锋?
怀着愧疚的心情,张冬香将病重的父亲托付给爱人照料,立即到卡点值勤。为了亮明党员身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她连夜制作了“我是共产党员,随时听从党的召唤”手机屏保,并发到党支部委员群。第二天,她一走进小区,就看到花甲之年的老党员们身穿蓝马甲,冲着她摇晃着手机。寒风中,那一片耀眼的红,顿时让她泪如泉涌。她知道,志愿者都换上了“我是共产党员,随时听从党的召唤”红色手机屏保。
疫情防控期间,“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共有61名共产党员、27名入党积极分子、100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所在小区和楼院的防疫值勤,党支部共收到32人递交的入党申请书,187封来自社区、物业的感谢信和锦旗。
2021年7月20日,焦作突降暴雨,张冬香在党支部群发出征集抗洪救灾小分队志愿者通知,不到半个小时就有5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战”。暴雨中,瓮涧桥受损严重,水位不断高涨,下河通道出现多处险情,他们10个小分队连续5个昼夜奋战、坚守在排除险情一线。
在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中,张冬香率领自己的团队,以民间社团组织第三方出面,入户开展征迁动员,用真情换来群众的信任,有力助推了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进度。她充分发挥自己团队的力量,广泛开展文明先行宣传活动,先后引领6.9万余人次参与文明宣传、文明创建活动。
他们还组织开展助老、助幼、助困、助急、助残活动60余次,深入辖区养老院为老人理发、按摩,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与山阳区艺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货大楼机关党支部联合开展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为老人理发、按摩、打扫卫生,同时携手马村区人民医院到该区安阳城街道东韩王村送政策、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助力乡村振兴,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9600余起,组建11支文艺宣传队,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9年间,“冬香好妈妈”工作站与山阳消防大队、艺新派出所、疾控中心、艺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越来越多的“三新”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支部联建,联合开展“定制式”“组团式”“互补式”服务,形成了100多个红色组织,涵盖公益服务、社会维权、文化体育等众多领域,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服务就在眼前。有事找“好妈妈”,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口头禅。
“在我们这里,见到任务抢着上,遇到荣誉相互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每年选树典型、表彰先进时,也是我最头疼的,不是因为你争我抢,而是因为你推我让。”张冬香说,年纪大点的会说“她小,干活多,比我优秀”,年纪小点的却说“她没日没夜地作奉献,是我学习的榜样”,每次都是自己狠着心拍板,才把先进定下来。“正是这种拼的劲头、让的风格,才造就了我们这样一支和谐的团队、坚强的团队、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
创新宣讲形式
传递党的好声音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年轻时的张冬香,担任过原焦作市陶瓷一厂党委宣传部部长,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员和志愿者讲好“自己故事”、讲好“身边故事”、讲好“党的故事”,传递着正能量,凝聚了人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线下,张冬香结合老党员爱学习、懂政策、贴近群众的优势,组建由68名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的老党员参加的红色宣讲团,77名老党员组成的合唱团以及退役军人讲师团、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以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宣讲方式,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
2021年2月,她将宣讲团化整为零,分成7支巾帼银发宣讲小分队、1支退役军人讲师团,在各城区进社区、入楼院、到企业、去学校等,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开展宣传宣讲活动3720余场,旗帜鲜明传播党的声音,受众33万余人次。
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创新理论也要进校园。“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成立了红领巾宣讲团,寒暑假开展“书香润山阳”“我们一起读书吧”等活动。8岁的温清雅性格内向,不敢当众说话,参加活动后,在校旗下为2000多名师生绘声绘色地讲党史。孩子妈妈眼含热泪地拉着张冬香的手说:“十年前我得了癌症,花光所有积蓄,也带给孩子很大压力。是您搭建免费学习、锻炼的平台,孩子才有今天的变化,您是我们家的恩人啊!”这几年,他们连续举办三届“传家教 扬家风”演讲比赛。许多家长说,“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活动真多真好,孩子们进步真大!
为让老党员更好地学原文、听原著,张冬香结合老党员老同志爱听广播的特点,线上独创了“365红色广播站”,每天利用早间、午间一分钟语音播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晚间夜读红色经典著作,开播关工委红色广播和红领巾小喇叭,为老党员、老同志和少年儿童送去精神食粮、文化大餐。截至目前,已播送2700多天、11000多期,自开播至今从未间断。
9年,一天没断,说起来容易,坚持下来却很难。因为红色广播的编辑、制作、剪辑、合成,均由她一人完成。她每天白天不是忙着宣讲,就是忙着调解矛盾;不是在做文明宣传,就是在搞文明创建,晚上还要照顾住院的父亲,几乎每天都是夜里一两点完成录音和制作。一次,在调解矛盾时被撞倒,导致腰椎骨裂,她就趴在病床上录制和编辑红色广播。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她说,因为自己深知,每一次播报,都在传递党的声音;每一次宣讲,都是在凝聚人心!
9年来,他们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5470余场,通过带领工作站宣讲员讲党史中的巾帼故事、河南故事、焦作故事,发挥基层宣讲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的作用。他们日日有播报、周周进社区、月月有活动,通过一次又一次宣讲和演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深深植根于群众心田。
“每天早起、午饭和晚饭时间听冬香书记的广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63岁的宣讲员杨淑霞说,她和丈夫退休后一起成为“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志愿者,她还在焦作市理论宣讲决赛中荣获一等奖,“我们张书记连续参加两届河南省新时代文明项目展示交流比赛,也都获得了一等奖!”
“对于我而言,理论宣讲既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思考。回首过往的奋斗经历,我更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更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多彩的、是无悔的、是幸福的。2020年4月,群众在我们门前写下‘这里党旗更鲜艳’,既是对我们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激励,更是他们感党恩、跟党走的肺腑之言。”张冬香说。
小组织大作为
助力基层微治理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维护好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也是“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初衷和使命。
为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传帮带”作用,2016年10月底,“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成立了1支由24名老党员组成的巾帼银发调解队。2017年4月,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艺新街道党工委在“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挂牌成立了玉香家事调解室、冬香家事调解站、家风家教厅、“幸福工坊”心理疏导室云平台,张冬香将调解队的老党员充实到嘉乐园老年大学各分校调解队担任骨干,让她们发挥和睦家庭教育引导、帮困助难和调解矛盾的作用,开启了诉前家事纠纷调解的新模式。
9年间,“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调解员,跑断腿、磨破嘴,贴钱贴工夫,没人有怨言。81岁失独母亲把儿子骨灰放家中10年找亲人,76岁老人欲寻短见,12岁女孩6次自残,18岁学生喝药寻死,婚后20多年家里鸡飞狗跳,9年的邻里矛盾升级一触即发……面对这些棘手事件,不管多晚、多远,只要群众求助,志愿者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家里的事更是顾不上。
柳庄村城中村改造中,一中年妇女面对工作人员情绪严重失控。张冬香接到组织电话,立即带着老党员前往。当他们一腔热情、风尘仆仆地赶到这户人家时,迎面扔来的一袋垃圾,弄得他们灰头土脸。由于张冬香走在最前面,灰尘还迷了眼,但比眼睛更难受的是她的心。她强忍着泪水咽下委屈,笑脸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用不到一周时间,使这家人意见达成一致,签订了动迁协议。
有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夜里3时,张冬香和爱人在医院陪护父亲,突然手机铃声响起,一个女孩声嘶力竭地哭喊:“冬香妈妈,救命!”电话里重物坠地的巨响让寒意直蹿她的脊背。她抓起大衣就往外跑,当电梯门关上时她才想起晚上调解必须三人同行。半个小时后,安忠杰、陈春玲两名党员顶着风雪赶来,她们三名女同志在冰天雪地里规劝近3个小时。当那对小夫妻红着眼眶拥抱时,她们的嗓子早已沙哑,双腿像灌了铅。
回去路上,积雪很厚,看不到一个人、一辆车。“看到60多岁的安忠杰和近60岁的陈春玲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后来好不容易打到一辆出租车,司机得知我们是‘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志愿者,刚调解完矛盾回家,就说自己也做一回志愿者,不收车费。素不相识的司机一句话、一个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张冬香说。
在实践中,张冬香还针对常见多发的离婚、继承、抚养、赡养四类案件,总结出“四心四法”调解技巧,比如“冷却降温法”“换位思考法”“双方互夸法”“一对一、背靠背法”,用诚心、热心、耐心和细心化解夫妻离婚、婆媳矛盾、邻里争执等群众身边的琐碎事、烦心事。
“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既弘扬良好家风,又把法、情、理揉为一体化解家事纠纷的做法,引起了组织的关注。2018年3月28日,全市加强家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现场会在“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召开,推广他们的经验,目前全市已经孵化200多家这样的“矛调站”。现在“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已有52支“红色调解队”、281名调解员,调解的家庭、民事纠纷登记在册10010余起,成功率达86%。2023年12月,为助力城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他们入驻市委政法委成立的焦作市矛调中心,2024年荣获焦作市优秀调解团队。
志愿者在调解矛盾和入户走访中,发现一些青少年因父母外出打工、离婚或家庭不和,导致缺少家庭关爱和教育,从而出现校园霸凌、自残自杀、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为了关爱未成年人,让爱不再缺位,2017年以来,“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持续开展了“共护未来、向阳而生”主题活动,先后与山阳区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党支部、多氟多集团、市律协共建“冬香好妈妈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站”,一道进校园、社区举办传家教、扬家风、开展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临界预防帮教、被害人心理疏导、大手拉小手等活动;疫情期间启动了云陪伴、云关爱,还探索出4用4精8位一体“448”试试吧工作法,收效甚好。
9年来,他们教育、感化、挽救41名罪错和自残自杀的未成年人,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孩子们重塑人生、重返校园、回归社会,其中有3人考上大学、1人当兵、17人参加工作。
张冬香独创的调解艺术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欢迎,也引起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赞扬和肯定,称赞他们是“小组织大作为”。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是一个一心向党、爱党敬党,不忘初心、为民奉献,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时代先锋。
这是一群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勇敢奔跑在新时代的“银龄”追梦人。
张冬香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名扬全国,充分展现了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治理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创新举措。我们相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张冬香等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下,全市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将更加浓厚,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精神状态将更加饱满。焦作,定能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