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03日
粽香里的法度与温度
——焦作城管端午送温情活动见闻
城管人员为群众送粽子。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
本报记者 高小豹
粽叶翻飞,糯米飘香,蜜枣豆沙甜润心间。端午前夕,焦作城管系统多点开花,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将粽叶的清香与法治的理性、组织的温暖交织融合,在社区广场、在工作一线,在现场人们的欢声笑语里,绘就了一幅“浓情端午暖民心”的生动画卷。
当粽子遇上民法典:舌尖上的法治课
5月27日上午,解放区祥和社区西苑小区广场成为传统节日与法治精神共舞的舞台。市城管局联合祥和社区在此举办“粽情端午·法治同行”主题活动。十余名城管人员与居民围坐在一起,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擂台赛,年轻队员与社区老人“一对一”结对,豆沙、蜜枣在指尖流转,拉家常、讲政策也在温馨互动中自然流淌。
“年轻人手法生疏但态度认真,学得快着呢。”70多岁的居民王女士笑意盈盈,道出了活动中流淌的温情与信任。这不仅是技艺的切磋,更是心与心的贴近。
与此同时,2025年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的春风也吹拂至此。市城管局市容秩序中心的业务骨干化身“普法讲师”,在包粽子的摊位旁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宣传手册。围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他们耐心解答居民疑惑。居民们一手拿着新包好的粽子,一手翻阅法律资料,节日的甜蜜与法律的保障在指尖交汇、在心头沉淀。
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15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余人次。居民张女士感慨地说:“这样的活动既热闹又有意义,既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也增进了对城管工作的了解。”
这正是城管部门“包粽子+学法律”创新形式所追求的——在粽香里播撒法治种子,让民法典从文本走进寻常巷陌,融入柴米油盐。
艾草清香驱寒湿:一份送给“城市美容师”的安康礼
节日的温暖不仅惠及社区百姓,也传递到守护城市整洁的“美容师”心间。
5月28日,解放区环卫服务中心为辛勤的环卫干部职工精心准备了“我们的节日:端午温情暖人心”主题活动。
活动从追溯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习俗开始,随后聚焦于一份独特的健康礼物——艾草锤。工作人员详细讲解艾草作为传统中药材驱寒祛湿的功效及其制作工艺。环卫工人们两人一组,兴致勃勃地投入其中:填充艾草、捆绑锤头、安装木柄、缠绕彩绳……一双双平日里紧握扫帚的巧手上下翻飞,动作愈发熟练。
不多时,一个个饱满精致、散发浓郁清香的艾草锤在大家手中诞生。他们手握这份亲手制作的礼物,轻轻敲打肩颈,在艾草的芬芳中舒展筋骨,感受环卫大家庭的温暖关怀。这不仅是对千年艾草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一线劳动者身心安康的贴心守护。
粽香常伴,服务常在:让城市管理浸润烟火温情
一场场活动,一次次互动,焦作城管系统在这个端午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城管进社区’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让城市管理更贴近百姓生活,更接地气、更聚民心。”市城管局市容秩序中心负责人庞文东说。
从祥和社区西苑小区广场上粽叶包裹的法治课堂,到环卫中心里艾草锤传递的健康关怀,焦作城管以传统节日为纽带,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将法治宣传的“法度”化为居民可感可知的“温度”,将组织关怀的暖流注入一线劳动者的心田。
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树亮说:“城市管理的力量在人民,只有俯下身去倾听,才能听得见群众的真实心声。融入其中服务,才能让法治信仰和城市温情真正走进百姓心田。全市城管系统干部职工,要始终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持续探索像‘节日普法’‘城管进社区’这样接地气、有生气的服务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与城市精细化治理、法治化建设有机融合,让我们的城市不仅有光鲜亮丽的‘面子’,更有充满人情味和获得感的‘里子’,不断书写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焦作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