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11日
原树林:三十载的初心与坚守
本报记者 郭嘉莉
“法官”二字对于市中级法院刑二庭法官原树林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用一生去追求的事业。他自1992年到市中级法院工作起就一直奋斗在刑事审判岗位上,30多年的春华秋实,铸就了他怀善良悲悯之心、持正义之利剑、除人间之邪恶,用逻辑去演绎推理、用理性去定罪量刑的职业特性。
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这是原树林工作的准则和誓言。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每审理一起案件,不管大小、难易,总是用严谨的法律逻辑、缜密的法律思维和高超的司法智慧,迅速把案件的法律关系和争议焦点弄清楚,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定罪量刑准确、判决公正。
“刑事法官都是拿着‘放大镜’在仔细挖掘案件中的蛛丝马迹,试图找寻事实间的隐蔽联系,小心翼翼地将其拼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原树林说,在案件审理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证据。原树林审理的一起故意杀人罪,犯罪嫌疑人20多次供述一直都不稳定。于是,原树林仔细分析每次供述的不同点进行纵向比较,并和其他证人证言进行横向对比,找到案件突破口,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使犯罪嫌疑人进行真实供述,从而作出公正裁判。
“作为一名刑事法官,必须坚守司法原则和底线。”这是原树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对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严格审查事实和证据,对公诉机关认定的事实不简单认同,而是认真研究,敢于对案件的定罪量刑提出自己的独到意见。曾经有一起案件,原树林对公诉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并不认同。于是,他查阅多本刑法论著,仔细研究该案的构成,深入调查分析,反复核实证据,最终判决该案当事人无罪。公诉机关亦表示认同法院的判决。
刑事大要案往往涉案人员多、涉及的犯罪事实多,卷宗数十、上百本。原树林能做的就是逐本吃透、逐个攻破,将每一项证据逐一审查,将每一笔事实逐一厘清,确保犯罪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庭审结束后,他还要加班加点制作判决书,详细地写明每一笔犯罪事实、犯罪证据及量刑依据,并充分回应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异议。判决书上的每一个字,原树林都要反复推敲和校对。他常与庭室同事说:“刑事法官断人自由,必须确保办理的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正因如此,更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让正义依法得到伸张。”
“惩治犯罪,还要保障人权。”原树林说,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要么被剥夺生命、判处死刑,要么被剥夺人身自由。针对案件来说,他们很可恨,但刑事法官对于他们的生命,同样怀有敬畏之心。庭审上,原树林尊重每一名被告人,对于他们的人格尊严和诉讼权益都给予充分的保障;庭审外,对于需要调解的案件,他热情接待每一位被害人和被告人家属,安抚情绪,倾听诉求,努力通过一次次倾听沟通、一次次谈话疏导,使双方达成和解。一言一行中,体现了人性的温度。
“原老师,对于这个案件您有什么想法?”“原老师,我有个案件想请教一下。”……每天,原树林都要接到这样的请教电话。年轻人向他请教案件,他总是把自己的审判经验和办案技巧倾囊相授;新入职的法官助理不会写判决书,他手把手、一个字一个字地“传、帮、带”,他这里俨然就是个“业务培训基地”。
一路走来,原树林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心从未改变,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从未改变,对严格依法办案的目标从未改变。作为一名奋战在刑事审判一线30多年、年近六旬的老法官,他将继续用自己的智慧和奉献捍卫法律尊严,履行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谱写自己的法官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