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28日

“板凳治理”暖心“圈粉”

本报记者 王 颖

近段时间,马村区九里山街道的“板凳治理”频频“出圈”。从问需问难的“服务凳”到共商共治的“议事凳”,再到亲民为民的“宣讲凳”,社区干部带着小小的矮脚凳走进居民楼院,通过板凳上“移动办公+流动服务+动态协商”,没少为居民办实事。

“谢谢谢谢……咱社区没少给俺帮忙!”6月24日上午,面对入户走访的社区干部赵爱燕,家住九里山街道演马社区74岁的孙洪臣老人激动地一遍遍重复着感谢话语。

今年5月,演马社区干部赵爱燕在居民楼院走访,坐在小矮凳上和几位居民聊家常时,听到孙洪臣老人的儿子突发脑干出血,送医救治后瘫痪在床的事,便第一时间敲开了老人家的门。

眼前的情景令人心酸:年迈的孙洪臣老人不仅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还要照顾脑梗瘫痪的老伴儿,他佝偻着身子在床前忙碌的身影着实让人心疼。

随后,演马社区立即启动对孙洪臣老人一家的帮扶,帮助他们申请1500元临时救助金,为老人的儿子申请低保,每周上门走访问需,代买代办、事无巨细。

小板凳上听民声,暖心帮扶送上门。九里山街道的“板凳治理”让孙洪臣老人一家感受到了浓浓暖意。在九里山街道九里山社区,“流动小板凳服务”受到群众欢迎。

“社区每个月都安排体检,医生给我开药,吃了感觉有效,也省得儿女请假带我去医院。”提起社区“流动小板凳”服务,80多岁的独居老人张治玉不禁竖起大拇指。

老人常有心口发闷的状况,每次不舒服,都要麻烦在外务工的女儿请假陪着她去就医,路上还要辗转三趟公交车才能到医院,很不方便。

九里山街道“流动小板凳”服务推出后,社区每月20日都会提供健康检查、家电维修、爱心剪发三样基础服务,同时根据居民需求添加“N”项其他服务。这样一来,老人不出社区就可以免费体检,社区医生还会根据老人身体状况进行提前诊疗。

连日来,“流动小板凳”服务在九里山社区迅速“圈粉”。前几天,梁秀琴老人家的电扇出了故障,社区家电维修服务人员上门帮忙维修更换配件,老人直夸社区为民服务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