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6月30日

邻里纠纷因地起 温情调解促和谐

本报讯(记者胡月)在农村,宅基地纠纷往往是邻里矛盾的“导火索”。近日,温县司法局黄庄司法所成功化解一起长达5年的宅基地纠纷,将“对门不说话”的僵局转化为握手言和的佳话,展现了人民调解的智慧与温度。

今年5月,黄庄镇某村村民赵某先因儿子婚期临近,申请对老宅进行翻建。施工前,她提出邻居赵某兵家的东厢房存在3厘米的历史超界问题,要求对方限期整改,否则将采取堵截排水等强硬措施。而赵某兵则坚称当年建房时得到过赵某先的默许,拒绝退让。双方剑拔弩张,村委会多次调解均无功而返,矛盾随时可能进一步激化。

调解员经调查发现,这场纠纷的根源早在10多年前便已埋下。当时两家关系和睦,赵某先大度地允许赵某兵建房时超界3厘米。然而5年前,两家因门前菜地分配问题产生嫌隙,自此形同陌路。如今老宅翻建,新仇旧怨交织,让调解工作难上加难。面对赵某兵拒接电话的抵触态度,调解团队另辟蹊径——从赵某兵的妻子入手。

调解员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多次走访,发现赵某兵妻子通情达理,一直希望邻里和睦。通过拉家常、讲情理,调解员成功说服赵某兵妻子参与调解。在妻子的劝说下,赵某兵最终放下成见,同意接受调解。随后,司法所联合村委会干部现场丈量,以赵某兵东厢房为基准,明确划定宅基地边界:东侧超界部分赵某兵需在5日内自行拆除,赵某先建房时需预留1厘米间距;南侧14厘米双方无异议。双方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当场签订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这场纠纷的圆满解决,不仅为新人婚房建设扫清障碍,更重要的是修复了断裂5年的邻里情谊,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调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