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3日
数智思维解码基层治理
——看中站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调度中心的“格局之变”
详见今日本报A02版
开栏的话
6月24日至25日,河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在我市举行启动仪式,与会嘉宾先后到中站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调度中心、多氟多氟基新材料研究院创新展厅、蒙牛(焦作)SG智慧工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调研。为全面展现我市在各领域的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创新工作成效,讲述数智赋能改变生活的焦作实践、焦作探索、焦作创新,自今日起,本报开设《数智赋能 焦作探索》栏目,全面报道“数智赋能 全民共享”活动主题中的焦作元素、焦作特色、焦作成果,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冯新瑞 杨 珂
6月19日,中站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调度中心收到了辖区网格员李俊彩的上报信息:“网格员在排查门店消防安全隐患时,有商户反映门店前排污沟地砖塌陷,给过路行人造成安全隐患。”
上报信息的同时,李俊彩同步上传了图片。
一条信息、一张图,“有图有真相”,基层治理的“齿轮”开始运转。
中站区城管局成为这条信息指令接收的第一站。该局快速组织市政科工作人员将地砖填平修补,并致电反映人告知处理结果。
网格员发现的小问题,从上报到解决,仅用2天时间。
中站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调度中心的前身,颇有“智慧元素”。
2025年3月,中站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换挡升级,为该区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大提升打开了“数智之门”。
数智思维“解码”基层治理的中站探索,得益于“1+1+3+N”的“格局之变”。
所谓“1+1+3+N”,即1个智慧平台运营中心、1套基础设施、3个操作平台(视频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N个智慧应用场景,通过一张网统揽数据、一屏幕掌控全城、一流程闭环管理、一队伍精准服务,形成“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在不断提升原动力、向心力、服务力中,跑出数字化基层治理“加速度”。
“一张图”思维打开新格局
走进中站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调度中心,“数智元素”满满。
这个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地方,集智慧党建、民呼必应、应急指挥三大功能于一体。其中,中站区智慧党建管理平台堪称核心“数智源”,巨大的显示屏闪烁不断,民情在线、网格数据、党建先锋、智慧生活四大板块不断切换,相关数据实时更新,基层治理情况一目了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
集山区、城区、平原区于一身的中站区,地形多貌、人口多样、风险多面、诉求多层、治理多元。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该区如何解锁基层治理密码?又如何让基层治理更智慧?
解码、破局,就从打开格局做起。
2022年9月,中站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成运行。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的“智慧中站”建设迈上新台阶,也开始为中站经济转型带来新动力、为基层治理提供新支撑、为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
这,仅是“智慧中站”建设的第一步。
2022年8月,中站区以群众诉求“指”上直达、一办到底为目标的“中好办”上线运行,“民呼必应”治理格局悄然打开。
2023年,中站区在推出54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的基础上再次拓展、完善,新增12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
从难题到破局,从数字到数智,基层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让中站打开了提升效能的新格局,也解开了智慧治理的“新密码”。
此后的中站区不断摸索、创新,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到“中好办”小程序再到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调度中心,用两年时间不断自我提质、加码,最终构成“1+1+3+N”的工作格局,形成“党建+网格+大数据”的基层治理模式。
“一张网”激活治理“一盘棋”
“一张网”,在中站无处不在。
12万余条常住居民信息、1.2万余条商户信息、1100余路视频监控,几乎是海量数据,在调度中心实现了统一整合。
而搭载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等智能AI算法的平台,开发出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小区、项目建设等10余个智慧应用场景,提升了全区民情信息分类筛选、一键查询的效率,也让网格信息实现了精准检索、随时调用。
不仅如此,该区还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在平原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山区农村以村庄为单位,在社区以居民楼院为单位,该区按照每个网格覆盖300户至500户居民的标准,将全区48个村(社区)划分为205个网格,覆盖2.9万余户居民和46家机关事业单位、500余家大中小企业,其中农村(含山区、平原)网格119个、社区网格86个,并在产业园区、学校、商圈市场等地合理划分52个专属网格,优化了网格管理服务。
同时,该区延伸“十户微网+三联议事”工作触角,每10户至15户确定一名微网格员,在全区划分2263个微网格,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信息采集、化解矛盾等工作,实现网格化管理地域无死角、村社全覆盖。
双管齐下,网格“使命必达”。中站区逐渐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一网统管的治理模式。
6月25日,记者在这里体验到了它的高效、快捷。“您有新的信息,请注意查收!”随着提示音,智慧党建管理平台弹出一条信息,有居民反映怡光北路下水管道冒污水问题,现场调度员经过研判,通过大屏幕向区城管局下达指令;不到一个小时,大屏幕收到反馈,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已经对污水管网进行了疏通。
现场调度人员告诉记者,智慧党建管理平台收到来自基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2小时内就能作出回应、半天就能解决,严格按照“2小时响应、3天内办结”处理时限,实现问题事件“一键上报、一站分派、一网办结”。
数智赋能引领的效率之变,一目了然。
“一面旗”催生治理“加速度”
在基层治理数智提升的格局之变中,除了运用数字化技术为治理提速、增效外,基层网格员的优化之变、思维之变尤为关键。
上报信息有他们的身影、高效办结有他们的行动力、电话回复有他们耐心细致的声音……“民呼必应”、快速应对,都离不开网格员。
如何调动网格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拧成一股绳一齐发力?
中站区整合原有基层综治网格员、人社服务站工作人员、护林员、人民调解员,按照“面试+综合评价”的模式,通过留任一批、选聘一批的方式建立职业网格员队伍,全面提升了网格员的职业素养。
目前,中站区205名职业网格员平均年龄48岁,党员6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4人,20名优秀网格员被纳入村(社区)后备人才库,其中13人已进入“两委”干部队伍。
不仅如此,该区还注重整合部门力量、社会力量,积极吸纳区直机关人员、水电气暖公共服务人员、老党员、老教师、新就业群体等共同参与网格治理,打造了1300余人的网格队伍,形成“网格长+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下沉力量”网格服务格局。
同时,发挥在职党员“双报到”作用,推动机关单位和在职党员主动下沉网格,结合部门职能和个人特长,提供环境整治、慰问群众、志愿服务、文化宣传等服务,充实网格力量,下沉服务事项,有效增强基层治理力量。
党建引领发力,数智化管理助力,网格员齐心协力,中站基层治理“一盘棋”越“治”越灵活、越“理”越智慧。
截至目前,中站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调度中心共受理、解决问题1.4万余个,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5%,开创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矛盾不上交、群众(企业)能满意”的基层治理局面,打通了服务群众(企业)的“最后一米”,一举成为河南省优秀案例。
6月25日,参加河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的嘉宾,到中站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调度中心体验AI赋能政务服务的高效与便捷。
本报记者 林 晓 摄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