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3日

王小圈:履职为民谱新篇

本报记者 杜 玲

博爱县人大代表王小圈的履职笔记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代表的笔杆要蘸着民情写建议、脚步要踩着民生谋发展。”

王小圈自2008年当选县人大代表并兼任鸿昌街道下期城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将调研建言、监督推动、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用28条代表建议、17次监督行动、多个民生项目落地,交出了一份“人民至上”的履职答卷。

面对村民反映强烈的浅表水水质问题,王小圈启动代表履职“三步法”。他依托代表联络站召开村民议事会,收集民意,形成《关于下期城村饮水安全提升的建议》并附村民联名签字;通过县人大“代表直通车”机制,对接水利、财政部门现场办公,推动项目纳入重点民生工程;组建代表监督小组,全程核查工程质量,历时40天推动完成3.8万米管网敷设,并打165米深井一眼,彻底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针对“空心村”整治,他牵头成立代表议事团,实地测绘形成整治方案,通过“代表建议—政府办理—群众评议”闭环机制,推动拆除危旧房、新建文化广场、硬化村道,村庄先后获评省级卫生村、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在脱贫攻坚战中,王小圈始终牢记使命,与驻村工作队紧密合作,对57户扶贫户进行精准扶贫,帮助他们找工作、提供技术培训、扶持种植生姜等产业。为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他带领村民硬化背街小巷、设立保洁员、进行农网改造,让村庄环境焕然一新。他还在村里实行农事生产费用全包、幼儿免费入园、18岁以上村民享人身意外险等惠民政策,努力实现老有所养、中有所保、幼有所育。

面对村北万亩荒山撂荒困境,王小圈以代表视角谋出路。他发动党员群众深入调研,形成《关于开发荒山生态经济的建议》,获县人大常委会专题研讨并推动实施。他带头示范拓荒造林,发动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争取扶持资金拓荒整地,在荒山上填土造田1400亩,栽种山楂、苹果、大枣等果树13万余棵。

翻开王小圈的履职档案,28本民情日记记满村民“微心愿”,17条代表建议凝结发展“金点子”。他把建议写在百姓心坎上,交出了无愧于人民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