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3日
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徐恒杰
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和发扬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将优良作风作为立党兴党的精神标识和执政根基。历经百年淬炼,党在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构筑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密码,为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保障。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从而凝聚起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改进党的作风的切入口。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讨论加强党的建设如何抓时,就想到要解决‘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后来决定就抓八项规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不要这吃一嘴那吃一嘴,囫囵吞枣,最后都没有消化。”“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作风历来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作风问题,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在中央政治局的带头示范下,各地区各部门各级领导班子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中央八项规定立竿见影,秘诀就在于抓住“关键少数”发挥的关键作用,以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
密切联系群众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既是对党的性质、宗旨上的强调,又是对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主动转变作风,组织力量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作风建设成果切实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
健全体制机制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方法路径。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根据中纪委数据显示: 2022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5376起;2023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7547起;2024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解决党内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党内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党的作风建设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制度规定,补齐制度短板,堵塞工作漏洞。聚焦顽固多发“四风”问题、新出现的隐形变异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查找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不断织密织牢“制度网”。另一方面要强化制度执行,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作者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