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3日
锻造劳动育人新范式 培育时代发展新力量
——河南理工大学深化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纪实
本报记者 张 璐
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浪潮中,劳动教育作为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育人活力。今年以来,河南理工大学主动担当教育使命,立足百年工科院校深厚底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创新融合,实践育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创新路径,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教育新范式,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高位谋划
构建劳动教育新格局
河南理工大学始终将劳动教育摆在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将其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该校系统性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精神与实践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
在核心理念上,学校坚持“五育融合”,通过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创新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等多种路径,全力打造兼具时代特色与校本优势的劳动教育模式。一方面,依托工科背景与行业资源优势,与众多企业共建校企联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专业教育与劳动技能培养深度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锤炼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创新开发“劳动+工训”“劳动+创新”“劳动+思政”等系列特色课程,通过工程实践、创新训练、志愿服务等多元场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锤炼坚强意志品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劳动育人模式。
系统推进
打造特色育人新体系
为保障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河南理工大学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精心编制《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方案》,创新构建“1+6”劳动教育新体系。该体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统领,统筹推进工程训练、创新创业、特色专业、职业体验、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公益劳动等六大实践模块,匠心设计40个主题鲜明的劳动教育项目,实现了全校75个专业全覆盖,吸引13900余名学生积极参与。
在每年的“劳动教育周”活动中,该校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扣“创新劳动”核心定位,深度融合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推出20余项前沿性、实践性较强的劳动教育项目。测绘、计算机、能源等11个学院34个专业的学生踊跃参与,在科技与劳动的跨界融合中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AI赋能智能制造”项目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工业生产的深度融合,让学生接触到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3D打印应用实践”鼓励学生将创意设计转化为实体成果,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光加工创意制作”激发艺术与科技的跨界灵感;“沉浸式双创文化体验”以场景化教学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这些项目将科技前沿成果与劳动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触摸时代脉搏中培育创新思维,在实操实训中提升实践能力,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爆款”课程,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
精准施策
创新贯通培养新模式
从劳动认知启蒙到专业技能锤炼,河南理工大学构建起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阶梯式劳动教育体系。在认知启蒙层面,该校通过开设劳动文化通识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躬身实践中感悟“劳动创造价值”的本源意义。学生们从实训车间的初步认知,到实验室里的技能精研,逐步形成“认知—体验—内化”的启蒙闭环,深刻理解劳动的内涵和价值。
在专业技能锤炼阶段,该校打造“创新创业中心+智能制造训练中心”双平台,将创新创业创造、智能装备操作等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劳动教育。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实现了劳动和科学技术、劳动和专业素养的同步提升。这种贯通式培养模式,既实现了劳动教育从价值启蒙到能力建构的纵向深化,又构建了“认知奠基—技能强化—素养升华”的全链条育人格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校医学院、计算机学院等13个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将专业特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起差异化、精品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土木学院以“结构模型制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力学原理的具象化实践中筑牢工程素养根基;计算机学院依托计算机拆装大赛,以赛促学提升硬件实操与专业技能硬核实力;化工学院开展环保手工皂制作活动,将化学知识转化为绿色生活的创新实践;资环学院独创“非遗传承+劳动教育”特色模式,带领学生在绞胎瓷烧制、葫芦烙画等传统技艺中感悟工匠精神,厚植文化自信底蕴;财经学院打造“防诈科普实践”品牌矩阵,通过案例解码、情景演绎与实战攻防,将反诈知识转化为经济安全防护能力,构筑校园金融安全的立体防线。这些实践项目以专业为依托、以实践为导向,不仅淬炼了学生的学科应用能力,还在劳动历练中培育出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
价值引领
拓展劳动教育新内涵
为进一步涵养学生赤诚奉献的时代品格与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河南理工大学深度挖掘劳动教育的多元育人功能,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教育到“专业赋能、创新驱动、公益引领”复合型劳动教育的全面升级,构建起兼具时代特色与理工底蕴的劳动教育生态体系。
该校深耕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沃土,为学生搭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劳动实践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食堂运营、校园环境维护等服务性公益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创造幸福”的深刻内涵。当学生化身“食堂管理员”“校园美容师”躬身服务时,汗水浸润的是责任担当,付出凝聚的是温暖共识。这类活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劳动价值观,在校园内外激起“以劳育人”的强烈共鸣,在创新型劳动人才培养、高校劳动思政育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外,该校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奉献力量。学生们走进乡村,运用专业知识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文化服务等活动,将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河南理工大学将继续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为引擎、以实践为基岩,持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创新。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与内涵,深度融入创造性劳动内核,不断完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河南理工范式”,在全校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着力培育兼具创新锐气、实践筋骨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建设者,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多高校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