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5日
青青天河水
□范之歌
去往青天河的路盘旋曲折,犹如在太行山的褶皱里穿行,透过车窗,时而看见峭壁如削,时而遇到深谷幽邃。这里的山石多是青灰色的,间或夹杂些铁锈色的纹理,像是被岁月用钝刀刻下的疤痕。正当你的眼睛被这些粗粝的景色磨得生疼时,忽然几个急转弯,青天河就毫无预兆地撞进视野里来了。
眼前的青天河不是一条河,而是一片宽阔的湖面,湖水是蓝色的,但不是那种寻常的蓝。它蓝得既不像海,也不像天,倒像是把两种蓝放在石臼里捣碎了,又用山泉调和成的一样。阳光热烈地照在水面上,瞬间便碎成无数金箔,随波起伏,闪闪烁烁,让人顿感兴奋,也让人不敢直视。
站在青天河景区的湖水旁,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奇妙的错觉,这里的水是从天上流出来的。
直面这悠远的湖面,我忽然疑心起来,难道这水是从天上偷来的不成,否则为何有色无香并且如此清澈透亮?当地人颇显神秘地告诉我:青天河流淌的就是天河之水,我初以为这不过是乡野传说,凝视片刻后,竟然觉得这个说法有几分道理。
青天河的水面蜿蜒在峡谷之间,宛如一条被神仙遗落的玉带。北方的山,本该是棱角分明的,此刻却被这一泓碧水辉映,竟显出几分柔和来。山的姿态倒映在水中,随着波纹轻轻晃动,仿佛整座山都活了起来,有了心跳和呼吸。这一定就是“北方的雄浑伟岸”与“南方的柔美婉约”的奇妙结合了。
一叶小舟慢慢划向湖心。船是木制的,漆成暗红色,形如枫叶,浮在这碧蓝的水上,确如一片秋叶飘零。船桨入水,几乎无声,只在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很快又归于平静。水极清,能看见数米之下的石头,偶尔有一两尾小鱼游过,影子先于身体投射在湖底。
坐上游船进入湖中,沿岸的景致次第展开。三姑泉从半山腰翻涌而出,犹如仙女洒下的一片珍珠,阳光穿透珍珠,渲染得五色斑斓;观音峡两岸的山崖相拥而立,中间只留一线天光,船行其中,恍若穿越时空隧道。佛耳峡的形状确实像极了佛祖的耳朵,不知佛祖是否也羡极了这里的人间美景,侧耳倾听着湖水荡漾出的动人水声;九曲涧弯折多变,船行其间,每每以为到了尽头,却又柳暗花明,别有洞天;鲸鱼湾的岩石在湖水的浸泡下显得黑黢黢的,一半浸在水中,真像一头巨鲸浮出水面,仿佛随时可能喷出水柱来。
湖中的这些景致各有姿态,却又和谐统一,它们都是青天河这曲长歌中的一个音符。我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约也如文人作画,讲究个“意在笔先”。这数十里的山水画廊,必是某一位喜爱绘画的仙人预先在其胸中酝酿已久,然后来到青天河,一挥而就画成的。
大泉湖是青天河的主体,也是青天河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当地人称之为“天河之眼”。湖面较为开阔,四周山峦环抱,形成天然屏障,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山间。沿岸的山峰极似天然长城,实为一段陡峭的山脊,岩石嶙峋,如城墙雉堞,想必是远古地壳运动的杰作。卧鹰岩状如一只敛翅休憩的苍鹰,尤其是那钩状的喙,栩栩如生。骆驼峰则是一连串起伏的山峦,远远望去,确似一队骆驼在沙漠中跋涉。至于百鸟巢,并非真有百鸟筑巢,而是一处岩壁上布满孔洞,风吹过时,会发出各种鸣叫声,宛如百鸟齐鸣。
坐在船上,听着身旁乐曲般的水声,仰望这些奇岩怪石,不禁感叹自然之力的伟大。这些景观,都是亿万年来风吹雨打、水流侵蚀的结果。时间在这里仿佛被压缩了,让我们能一眼看尽千万年的变迁。那些岩石上的纹路,是岁月的日记;水中的漩涡,是光阴的指纹。
青天河的水,不仅滋养了山间的草木,也滋养了这里的人。沿河偶见几户人家,石墙黑瓦,掩映在绿树之中。一位村中老者告诉我,这里的水最有灵性,很懂得感恩。你若爱它,它便回报你以肥美的鱼虾;你若污它,它便会干涸抗议。我想,这大约就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吧。
阳光开始变得温和起来,水面泛起一层薄雾,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宛如水墨画卷。此刻的青天河,褪去了上午的明艳,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更显得神秘莫测。水汽氤氲中,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或是鱼儿跃出水面的轻响,反而衬托出整体的宁静。这种静不是死寂,而是一种生机勃勃的静,让你仿佛能听见山水呼吸的声音。
望着美得让人窒息的风景,我忽然明白,青天河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山光水色,更在于它的多变与包容。它可以是明媚的,也可以是朦胧的;可以是喧闹的,也可以是寂静的。它容纳北方的雄浑与南方的婉约,调和阳刚与阴柔,最终成就了自己独特的气质。这气质,既非纯粹的北方,也非纯粹的南方,而是二者交融后产生的全新生态。
青天河的水,确实是大自然对太行山的慷慨馈赠。它不仅让这北方的山有了几分灵秀,更让方圆百里的土地多了一些鲜活和温柔。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灵气所在。没有水,山只是沉默的石头,有了水,山便有了灵魂,有了故事,有了与人类对话的可能。
我忽然想起“真水无香”的说法。青天河的水,确实没有香气,但它有色、有光、有灵性,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魅力。这种魅力,不是靠张扬取胜,而是在不经意间潜入人心,留下永恒的印记。此时此刻,我忍不住再次感叹:青天河,真的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