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5日
小红薯“链”出大产业
本报记者 孙 茜
7月3日,走进马村区演马街道王张村金镁盛食品有限公司,20余名工人正在抢生产、赶订单,有序地将粉饼、料包进行分拣、装盒、封口,一派繁忙景象。
“6月初,我们同外地一家企业签订了一年的酸辣粉代加工合同,每月为其供货10万箱左右。”王张村党支部书记赵国平说,“这是金镁盛食品有限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下发后签订的第一笔大订单,为我们以后发展红薯深加工业务开了个好头,大家伙儿都干劲十足。”
金镁盛食品有限公司前身是王张村红薯粉加工厂,为拓宽村民致富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年初,演马街道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对该加工厂进行升级改造,新建生产车间、成品库、包装车间,配备新设备,在粉条加工基础上增加酸辣粉、有机粉丝等深加工产品,并申请注册商标“怀川天河”。今年4月底,该公司食品深加工新建项目正式运行,目前粉条成型、粉饼压制、自动包装等3条生产线同时开工,日产酸辣粉约5000箱。
小红薯“链”出大产业。王张村采取“集体经济+企业+农户”模式,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文旅融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每年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红薯600余亩,用工高峰期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助力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
“我在这干好几年了,以前都是冬天红薯粉条加工旺季过来务工,现在有了酸辣粉加工生产线,全年都有活干,收入更有保障了。”在自动包装线上务工的王张村村民秦雪叶乐呵呵地说。
从传统种植到精深加工,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开发,演马街道的红薯产业正在实现质的飞跃。而王张村红薯的“致富秘籍”还在不断解锁。该村将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上不断发力,研发更多衍生食品,打造“红薯种植观光—手工粉条体验—酸辣粉美食品鉴”文旅线路,积极参加农产品博览会,不断擦亮“怀川天河”品牌,让红薯真正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