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07日
聚焦
让非遗成为年轻的事业
□郭 剑
据《焦作晚报》报道,日前,河南非遗公众号公布了“非遗里的河南热卖榜Top10”,焦作天目瓷上榜。
焦作非遗资源十分丰富,除天目瓷外,还有传统医药的“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传统手工技艺的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传统舞蹈的苏家作龙凤灯、传统戏剧的怀梆等,不胜枚举。在怀川大地上,非遗就像镶嵌其中的明珠,凝结着一方百姓的经验与智慧,展现着一方热土千百年沉淀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
非遗保护不是返古工程,而是持续创新的事业。让非遗“活”起来、时尚起来,成为年轻的事业,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例如广东省近年来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种子计划,打造“非遗少年学”“非遗少年说”“非遗少年行”三大品牌,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为非遗焕新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市马村区退休教师史喜珍和丈夫宋喜庆是非遗项目树叶吹奏技艺的传承人,他们努力让非遗走到年轻人中间去,近年来培养了100多名中学生学习树叶吹奏技艺。从关注非遗,到热爱非遗,再到从事非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彰显非遗正成为充满活力的事业。
让非遗成为年轻的事业,还应在坚守本味之余打开思路,实现跨界融合。体验场景的“上新”,数字技术的加持,现代元素的融入,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今年3月21日,沁阳市推出中国万里茶道太行陉沁阳段申遗大使“陉小玫”,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首个“AI人”上岗。同样,许多非遗项目积极创新形式,主动拥抱受众,玩出了新花样:有的将创意用于文创设计——非遗鱼灯与网络游戏联名,传统香包摇身变为网红钥匙扣、手链;有的将目光投向社交平台,借短视频“快闪”出圈,着力打造一批“体验博主”“文化大咖”。“新瓶装旧酒”的过程中,不仅让非遗更潮更酷,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而且让非遗产生文化溢出效应,焕发新的生机。
非遗的本质,是传统的存续,是“人的接力”。让非遗“活在当下”“火在当下”,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愿焦作非遗保护与传承“后继有人”“继有能人”,推动非遗文化以更年轻的姿态“破圈”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