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4日

让优秀文化遗产更好加持“心动怀川”

高校师生在当阳峪金谷轩绞胎瓷研发基地学习制作绞胎瓷。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摄

本报记者 王玮萱

7月8日,一批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师生走进修武当阳峪金谷轩绞胎瓷研发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师生们一边参观,一边深入了解绞胎瓷文化,不时发出赞叹。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又在绞胎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柴战柱的指导下,实操绞胎瓷手工编织技艺。

一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告诉记者:“今天上午,我们在陈家沟打太极拳,下午又在当阳峪做起了绞胎瓷,深厚、优秀的焦作文化让我们的旅程变得愉快,为焦作印象加分。”

高校师生研学活动刚刚结束,又一批小规模的省外研学团队走进当阳峪金谷轩绞胎瓷研发基地。柴战柱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基地每天都会接待规模不等的研学团队。对游客而言,来焦作就要看一看焦作的代表性文化符号,这才不虚此行。”

不只当阳峪金谷轩绞胎瓷研发基地。近年来,随着研学游市场日益火爆,温县陈家沟学太极、沁阳神农陶研学基地学黑陶烧制技艺、博爱竹林里学竹器编织、武陟黄河边上学吹黄河泥埙……可以说,焦作优秀文化遗产的崛起,挑起了焦作研学游市场的大梁。

由此可见,焦作优秀文化遗产的力量已经在文旅市场凸显,且这种力量正在被持续加强。

在刚刚结束的焦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优秀文化遗产的力量”一再被强调、重视。

根据焦作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精神,我市将持续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快推进万里茶道太行陉沁阳段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沁河广利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大力实施古民居、古建筑抢救维修工程,积极推动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焦作段)建设,争取更多工业遗产成功入选国家、省工业遗产名单。

我市将加强文博场馆、文化场馆景区化建设,加大文博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加快太极拳高质量保护和发展,推进“四大怀药”立法进程。实施“非遗点亮计划”,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我市“七大文化标识”,深化文化文艺精品打造工程。

我市将组建“讲好焦作故事”专班,梳理故事脉络,挖掘文化内涵,加快资源转化,推动文化入景、文化润景、文化成景,全新推出山水、红色、美食、乡村、康养之旅等精品线路,辐射带动全市文化设施、文化场所、文化景区、文化场景上档升级。我市出台《焦作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链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山阳故城片区、太极·蜜雪文旅融合示范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心动怀川”如何令人更心动呢?看来焦作优秀文化遗产还应多加柴。

看的是山水,品的是文化,留下的是“心动”。

多年来,许多关注焦作文旅产业发展的各界人士仍在感慨:“焦作曾是全国知名的煤城,这要走到老井架下才能看见;焦作曾是‘瓷都’,这要走进陶瓷文化遗产区才能看见;焦作是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故里,这要走进韩园、朱载堉、李商隐、许衡纪念园区才能看见。然而,许多焦作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至今仍是未出阁的千金,难得一见,很难一品。”

采访时,柴战柱有感而发。他说,在南阳不看不买玉器没到过南阳,在洛阳不看不买唐三彩没到过洛阳,这都是当地最知名的文化品牌。而游客也应有“在焦作不看不买绞胎瓷没到过焦作”的感受。

河南理工大学“草帽教授”、“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陈兴义十几年如一日深入焦作特色乡村调研。他说:“优秀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只需要一个好点子、一个有力的支点,就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就能成为游客来此地旅游的兴奋点。”

焦作文化研究者宋宝塘说:“焦作的好东西太多了,关键是我们能否将其连点成线,形成品牌,整体包装向外推介。游客来焦作看的不仅仅是山水,深度游焦作的背后是焦作优秀文化遗产力量的深层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