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4日
李梁勃:用心用情做“解铃人”
本报记者 郭嘉莉 王 冰
“如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我认为正确使用好‘三三’调解工作法,可以事半功倍。”“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三三’调解工作法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7月4日,一场关于调解方法的“头脑风暴”在我省首批“枫桥式司法所”——温县司法局黄庄司法所展开。
“三三”调解工作法,即“三心、三情、三性”调解工作法。“三心”为用心、公心、耐心;“三情”为吃透案情、融入真情、互换心情;“三性”为灵活性、终局性、可履行性。这个调解工作法是温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黄庄司法所所长李梁勃的工作实践。
用“三心”化解群众纠纷。在李梁勃看来,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阵地,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始终秉持一颗公正心,保持足够的耐心,才能真情实意地解决群众诉求。
去年5月,段某给任某打机井后出现抽不出水问题,而村民怕小麦减产,急需水浇地,多次找段某解决,段某多次推脱。矛盾难以解决时,任某向李梁勃发出求助。李梁勃了解情况后,采用“背靠背”方式和双方沟通,从情、理、法层面上进行调解,之后又多次对双方进行劝导。最终,段某承诺赔偿1万元,并再打一口新井。
融“三情”疏解群众忧愁。吃透案情、融入真情、互换心情,说着简单,想要做到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
在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中,李梁勃发现,涉及农村宅基地的纠纷频出,其中,有这样一起,大哥孔某成和小弟孔某朝系本家兄弟,两家因盖房产生矛盾,几个月来多次发生口角,甚至两次向公安机关报警解决问题。李梁勃及其团队通过多次实地勘查、走访邻里、查阅资料,逐步掌握该纠纷的、翔实情况。
“我们当即开展矛盾分析研判会,迅速制订调解方案,三路齐进,共同发力。”李梁勃说,一路会同村级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讲情明理、深入劝导,引导双方在情理中解决纠纷;一路与相关部门结合,查阅相关资料,拿出权威依据;一路与村委会结合,现场测量,确定两家宅基地边界。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重拾兄弟情。
秉“三性”破解群众难题。当被问及灵活性、终局性、可履行性三者之间关系时,李梁勃说,调解时要灵活运用法律,调解成功时要实现案结事了,达成协议时要保障协议内容的履行,这三者既是内在关联的,也是层层递进的。
在走访黄庄镇黄庄村时,李梁勃了解到,黄庄村的路灯维护不及时,村民出行不便,多有怨言,于是便带着专职调解员到村委会了解情况。李梁勃说:“我们组织调解员、村‘两委’成员共同处理此事,经过多次商讨,确定由村委会更换一名负责的电工进行维护。”全体村民一致同意后,村里更换了新的电工,重新签订了路灯维护协议,明确了维护费用、频次、安全防护等内容。问题解决后,村民纷纷到司法所表示感谢。
解群众烦心事,做群众贴心人。在李梁勃看来,他所修复的不只是纠纷,而是千万颗受伤的心,更是基层社会的信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