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7日
深耕厚植育英才
——市人民医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走笔
本报记者 孙阎河
当2025年毕业季的阳光铺洒在市人民医院新门急诊楼时,也照亮了7名新乡医学院新一届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年轻的脸庞。他们身着学士服、胸戴校徽,在导师和同事的祝福中,接过毕业证书,准备奔赴医疗卫生事业一线,用在这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锤炼出的本领,守护更多人的健康。而他们也是近年来,市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和重要医学教育基地,在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领域持续深耕的真实见证。
厚植育人沃土,构建高质量培养基石
走进市人民医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严谨的临床气息相互交织。作为肩负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等多重使命的区域医疗核心力量,该院早已将医学教育融入发展血脉。自2017年开启研究生培养工作以来,该院已累计为社会输送52名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技能过硬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而今年新招收的8名研究生,又将在该院神经内科、心内科、心胸外科、肿瘤科、普外科、妇科、内分泌科等重点科室开启求学之路。
目前,市人民医院拥有一支由31位经验丰富、学术精湛的专家组成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他们中既有深耕临床数十年的老专家,也有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才俊,其中很多人都有着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经历。同时,他们还是研究生学术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莘莘学子心目中医德高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偶像。
创新培养模式,医教协同显特色
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医教协同改革的核心载体。自接收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那一刻起,市人民医院就始终坚持“以临床能力为核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理念,紧密对接国家卫生健康需求,从传统学术型培养向以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一体化培养模式转变,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工作中,该院实行临床导师与学术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各位导师在各自专业领域,向研究生传授临床经验、指明科研方向,确保研究生在扎实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研究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指导。
近年来,该院更是依托设置齐全、实力雄厚的临床科室和丰富的病例资源,在严格的规范化培训中,要求研究生深入各临床一线轮转,参与复杂病例诊治、急危重症抢救和各类手术操作,不断系统性、高强度锤炼他们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独立行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该院建立了全方位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到毕业答辩,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执行标准,确保每一位毕业的研究生都做到培养过程规范、培养质量过硬。
教学相长共进,助力医院快发展
“医学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填满知识的容器,而是要点燃临床智慧的火焰”。正是秉持这一理念,多年来,市人民医院导师团队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教学相长、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医院临床科研的高质量发展。
在提升临床业务水平方面,该院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总结经验、反思实践,使得自身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而科研团队在研究生这些新生力量加入后,也为临床科室带来了新气象、新思维。如今,在市人民医院,师生共同探讨疑难病例、共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同促进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在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方面,该院研究生也是科研队伍的重要生力军,他们依托医院优质的科研平台、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科研,进行文献检索、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近年来,该院师生协作攻关,不断碰撞创新火花,加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在人才梯队结构建设方面,一批批优秀研究生也成为该院未来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这些年,通过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该院不仅为社会输送了人才,也为自身选拔和留用优秀青年医师拓宽了渠道,优化了人才梯队结构,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动力。同时,研究生培养工作也带动了全院浓厚学术风气的形成。现在,学组会议、文献汇报、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活动在市人民医院层出不穷。
杏林育栋培新蕊,仁术承薪济世长。如今,市人民医院的研究生培养已成为区域标杆,这所百年医院充分发挥三级甲等医院的综合优势和教学医院的育人功能,与新乡医学院及其他医学高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培养更多优秀的硕士研究生,为国家医疗事业可持续发展奉献更多焦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