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19日

群众要“凉快” 街道送“凉方”

本报记者 刘 旭

 

“张叔,快进来喝杯茶凉快凉快!”7月15日上午,马村区待王街道锦华社区纳凉点内,居民张先生接过志愿者递来的凉茶,连喝了几大口。

连日高温下,该街道3个社区的5个纳凉点同步“开张”,成为居民的“清凉驿站”。在这里,老人们围坐闲聊,孩子们静读绘本,快递小哥忙着充电,免费茶水、舒适座椅、充电插座、应急药品等一应俱全,工作日全程开放的贴心服务,让暑气里漾着沁人凉意。

这些纳凉点,正是该街道用“三项清单”破解民生难题的生动体现。纳凉点的设立源于夏季高温下的群众需求:“夏天在家吹空调费电,出去又怕中暑。”“孩子放暑假,想找个凉快地方玩耍、写作业。”……微网格员走访时,收集到老年居民、户外工作者等群体的“纳凉诉求”,形成“群众需求清单”。街道整合辖区资源,协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等作为纳凉点,安排志愿者提供图书借阅、健康咨询等服务。从征集需求到纳凉点投入使用仅用3天时间,实现了需求、资源、服务的精准对接。

为让纳凉点既实用又舒适,待王街道联合社区做足“功课”:硬件方面配备空调、饮水机,添置桌椅、书架、儿童绘本。另外,安排志愿者轮值提供服务,举办夏季健康知识讲座。“之前大热天只能窝在家里吹风扇、吹空调。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纳凉点,下楼就能和老邻居们唠嗑乘凉,这纳凉点真是办到我们心坎上了!”居民李女士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种精准对接需求的民生服务,既解决了高温天居民的实际困难,又搭建起邻里交流的温馨平台。正如该街道相关负责人所说:“小小纳凉点承载着大民生,只有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头,清凉才能真正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