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1日

陈家沟“三伏”首日见闻

图① 陈家沟太极拳功夫学校学员在习练太极拳。

图② 陈家沟功夫馆小学员习练站桩。

图③ 外国太极拳爱好者在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学拳。

图④ 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学员跟随教练集体习练。

(本组照片均由本报通讯员黄福兴摄)

本报记者 王玮萱

7月20日,入伏。

当日6时整,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已经热闹起来。该院教练兼院长助理史鹏辉早早穿上太极服等候学员上早课。

自今年6月25日开始,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已接待全国各地学员200余人。为了让学员们在陈家沟有所收获,该院进行精细化管理,将学员分成少儿班、青少年班、成人班开展教学。除少儿班外,其他学员一律每天6时开课、21时下课。忙碌、充实且充满趣味的暑期生活让学员们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一有时间,史鹏辉还会带领200多名学员浩浩荡荡地走进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开展特色教学活动。

史鹏辉感慨:“我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拳生活,来陈家沟研学的胖小孩变瘦了,瘦小孩能吃变壮了。他们在练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自洛阳的陈浩源和来自成都的李重霖从小学到初中已连续多年在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度过假期生活。他们腼腆地说:“爸爸妈妈都说我们快成‘小陈家沟’了。”

朝辉暮霭,练拳、读书,这是陈家沟的光影,无论“三伏三九”。

头伏天,闷热,而陈家沟的“热”却在阴凉的“三沟”里。作为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武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太极文化,前不久,温县文广旅局打造“陈家沟六点半”文化品牌活动,组织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每日清晨在陈家沟东沟带领大家共同习练太极拳。陈炳、张福旺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身晨练现场。他们身姿矫健,动作行云流水,阴阳互化间尽显太极神韵。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都能在晨练中收获进步与成长。

师傅起得早,徒弟自然不敢懈怠。于是,当第一缕阳光投射至沟里时,陈家沟已比大多数城市早一步动了起来。

如今,“陈家沟六点半”晨练活动影响力与日俱增,不仅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还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游客参与其中。许多游客表示,在太极拳发源地,早晨不仅可以跟着传承人习练太极拳,晚上还能沉浸式体验夜游项目“今夜·东沟”,这种方式让大家对太极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来到陈家沟,不论身份,也无关年龄,每个人都会被贴上“学员”标签。大街小巷,武校拳馆,处处可见学员们的练拳身影。

笑脸布满汗水,轻轻一脚踢开晨烟。

尽管天气炎热,可练拳场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专注和满足的表情。教练们仔细讲解每一个动作,大家认真体会要领,动作时而缓慢,时而迅速,都学得有模有样。无论是成人学员还是少年学员,大家在静中见动、动中求和,感受太极文化的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来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练拳时既能让身体舒展、心神安宁,又能强体魄、磨性子,这分坚持带来的收获,比什么都实在。”学员王浚华语气里满是笃定。

另一位暑期班学员赵玺月说:“天是真热,但是我打太极拳打得特别过瘾!还有大哥哥、大姐姐陪我练拳,比在家待着有意思多了,每天习练太极拳让我感到很开心。”

这个夏天,在刚柔相济中,陈家沟“武”出了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