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2日

风光正向高处觅

——看焦作文旅文创融合如何破局成势

(本报资料照片)

焦作“大文旅”

擘画蓝图

“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带协同”绘就“大文旅”蓝图

串珠成链

升级两大核心IP

●云台山

●太极拳

讲好故事

深挖“七大文化标识”

●山水文化 ●太极文化

●黄河文化 ●名人文化

●红色文化 ●怀药文化

●陶瓷文化

确立定位

我市将建成

●焦作不夜之城

●大众音乐之城

●文化创意之城

●生态康养之城

●魅力公园之城

图表策划:王建新

图表制作:汪 洋

编者按

全市文旅发展大会即将召开,吹响了建设“文旅强市”号角。

会议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作出的“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重要指示精神和河南省文旅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加快建设“文旅强市”步伐。即日起,本报推出焦作文旅文创融合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王 言

7月5日,2025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暨推介大会传来喜讯:我市获颁2025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案例。

何以示范?

重在高位谋划。“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带协同”,这个核心词“拎”起了焦作全域旅游发展的“灵魂”;而“文旅+百业”撑起了焦作“全时全域”的“筋骨”,促进文旅产业与多元产业互动融通。

重在创新融合。“串珠成链”三年行动,以云台山为龙头,串联黄河、太极拳、北部山区、中心城区等核心资源,主题多样、分群分时、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应运而生,一批重头文旅项目陆续落地,一批超前运作的前沿项目谋划储备,文旅融合联动发展破局成势。

数据为证。

2025年1月至6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458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1%和5.65%,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端午假期,央视《焦点访谈》以《一景激活百业兴》为题,重点报道了焦作文旅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成效。

谋势才能成势,创新方能破局。在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大棋盘上,耦合新链条,探索新体验,开启新模式,焦作每一步都落子有声。

高位布局

构建城市“大文旅”格局

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文旅有过“异军突起”的辉煌,有过转型升级的阵痛,“破局成势”已成为焦作文旅30多年乘风破浪的鲜明个性。

站位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肩负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的重任,焦作以竞渡姿态,用更大的勇气、智慧和担当,写好时代答卷。

高位谋划,不止于固本扶弱,更在于重塑格局!

2024年8月,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出台《促进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带协同”绘就“大文旅”蓝图。

何为“一核”?

即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现代城市文化旅游核心区。以文旅支撑中心城区建高地、起高峰,构建城市文旅产品体系,放大文旅引流效应,形成文化引客、旅游迎客、产业留客的生态闭环,打造人、产、城融合发展的“焦作样板”。

何为“两极”?

即挖潜云台山、太极拳两大世界级资源,推动修武县创建云台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云台山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温县创建陈家沟太极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形成焦作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支撑极。

何为“三带”?

即打造北部沿太行山自然山水景观带,中部沿天河、大沙河城市休闲景观带,南部沿黄河历史文化景观带三条文化旅游带,实现以点串线、连线成片、集片成面、协同共兴。

大擘画的主题,一言以蔽之:打破思想和地域藩篱,宜融则融,能融尽融!

靠啥支撑?

突出“串珠成链”,让文旅融合联动发展成为主旋律。做强城市旅游,升级云台山、太极拳两大核心IP,深化资源整合和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文旅格局。

突出全链支撑,让文旅产业“跑步”升级。加快研究制订文旅产业链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完善文旅项目市级层面联审机制,积极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持续推动文旅消费上档升级。

突出“讲好故事”,让优质文化资源成为“聚宝盆”。深挖我市山水文化、太极文化、黄河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怀药文化、陶瓷文化“七大文化标识”,把“焦作故事”讲成经典引客留客。

突出“龙头”引领,让文旅市场主体更有活力。支持市文旅投资集团整合全域文旅资源,支持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陈家沟等骨干文旅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精准滴灌”帮扶中小微文旅企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全链条文旅产业体系。

项目为王

提升产业“大融合”态势

我市不断发力,加快形成以项目建设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项目是王道——

2024年以来,我市完成投资超60亿元,47个文旅项目加速推进,万都大酒店、李商隐纪念馆、平东里文商旅街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怀府恐龙园、太极·蜜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新业态崭露头角。

2025年全市文旅文创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列入十大民生工程,怀府恐龙园“水上世界”、陈家沟“今夜·东沟”沉浸式夜游项目投入运营,陶瓷工业文化创意园项目二期、太极·蜜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博爱记忆·文化创意园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进一步建立完善项目谋划、推进机制,谋划实施山阳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34个中长期项目,全年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努力建成运营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

需求“深一度”,服务“深一度”——

我市以政策为依托,释放消费潜能。从出台《焦作市2025年旅游市场营销奖励办法》,到商务、体育等多部门联合推出八项促消费措施;从“一票游焦作”景区门票联动到“一票游三日”创新举措……今年以来,焦作文旅推出一系列促消费举措、特色文旅活动和惠游政策,1月至6月份我市接待旅游包机、专列84趟次,境外游客2.04万人次。

以有效需求牵引供给、以高水平供给创造需求。我市将高质量办好“一赛一节”,举办好各重要时间节点文旅促消费活动,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消费新场景,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达8000万人次,过夜登记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0亿元,推动“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焕新文旅业态——

“文旅+”“+文旅”不断创新我市城乡旅游业态。小住陈家沟,晨起跟着大师学拳,晚上欣赏大型夜游项目《今夜·东沟》,活动性、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感受太极文化IP“活化”魅力;打卡恩州驿古街,看青春身影在烟火长巷舞动、文艺展览与古街景致交融,艺术赋能让古街绽放青春光彩;游云台山,“一景激活百业”效应持续放大,“传统文化+沉浸体验”打造的新场景让游客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惊喜……

做大城市游

让城区有“颜值”更有“价值”

一直以来,城市游是焦作旅游的短板,引客难,留客更难。随着城市旅游提升行动实施,我市城市游迎来新的开篇。

焦作城市啥模样?最大的开放式景区!

通过空间利用、场景布局和业态培育,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构筑鲜明城市标识。

焦作将建成:焦作不夜之城、大众音乐之城、文化创意之城、生态康养之城和魅力公园之城。

如何打造?建好平台,聚力攻坚!

市文旅集团将发挥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核心职能,当好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整合器、放大器、强引擎”。

聚力“城区焕新·文脉活化”。做强城区新业态新场景,着力推进升级南水北调文旅小镇汉文化复合型夜游项目以及恩州驿古街、焦作·双塔文旅、都市·麦田里、陶三文化园(二期)等特色项目,打造集文化传承、沉浸体验、商业消费、影视创作于一体的城区文旅新地标和重要“珠链”节点。

聚力“美食为媒·短剧引流”。整合非遗烹饪技艺、道地食材,探索自主经营、合作联营、品牌授权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将陶三大食堂提升改造为《焦作宴》。同时,高标准打造“陶三微短剧拍摄基地”,实现“剧在焦作拍、景引全国客、消费留城区”。

聚力“赛事引流·品牌跃升”。围绕“一赛一节”策划举办相关演唱会,通过赛事引流实现“体育+文旅”深度融合。

焦作博物馆开出了城市游“实验田”。该馆挖掘研发文创产品,策划系列特色活动,与旅行社合作导入稳定优质客流,今年上半年累计吸引现场观众30.9万人次,线上线下总触达158万人次,创历史流量峰值。

时也!势也!焦作文旅高处觅风光,脚下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