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2日

产业“链”出新空间

——我市工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样本观察

本报记者 孙国利

产业链群,培优育强。

焦聚“六新”突破,深化“五链”耦合。我市全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培育壮大“3+13+N”重点产业链群,健全“链长+链主+协会+联盟”推进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招引了一批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壮大了重点产业、完善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能级。

日前,瑞庆年产30万台第五代混合动力发动机投产暨汽车零部件产业招商活动在高新区举行。瑞庆发动机项目从对接洽谈到签约落地、再到开工建设,仅用时150天,投产后将形成集智能化机加、装配和测试于一体的混合动力发动机整机生产线,带来汽车零部件外协加工、供应采购、本地配套等需求的快速增长,牵引带动全市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目前,高新区正积极谋划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致力为入园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及产业配套等一站式服务,携手打造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合力谱写政企共赢新篇章。

龙佰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雄踞山峰之上,以创新技术推动钛产业拥有两项世界第一;河南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助推多氟多集团在新能源电池材料、半导体用电子化学品上抢占制高点;凭借二氧化碲晶体这一科技“法宝”,晶锐光电为嫦娥六号月背挖“土”赋能助力……

从煤炭、化工产业基础上奋力“突围”的焦作,在转型发展中,逐渐显露出“高精尖特”新气质。今年前5个月,我市“3+13+N”产业链群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9.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03.2%。

作为“百年煤城”,焦作曾经多年享受丰富资源带来的发展“红利”,同时也背上了传统产业基础过大的沉重“包袱”。随着资源的枯竭,原有发展路径和模式逐步“落伍”,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路径不新、新赛道不多等问题愈发突出,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如何摆脱资源枯竭型城市魔咒,跳出发展“陷阱”?我市审时度势,确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优势再造、换道领跑。我市聚焦“3+13+N”重点产业链群,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原则,建立健全“链长+链主+协会+联盟”产业组织体系,一体推进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重点产业链群培育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今年二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我市参加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共29个,总投资97.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3亿元,包含孟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博爱新开源锂电池分散剂项目、和兴化工高端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炭黑导电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冠亚食品椰子深加工项目等,涵盖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等关键领域,体量大、结构优、带动力强,必将成为我市扩投资的生力军、调结构的突破口、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其中,孟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现代化厂房、研发中心、配送中心等,计划2027年10月竣工,投产达效后可容纳2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入驻园区,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超25亿元,实现就业1500余人。

转与变,是新动能培育的主旋律。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到科技创新之城,从“百年煤城”到新能源材料新兴基地,我市传统产业正“老树发新枝”,生动诠释着“传统亦青春”。“新能源材料产业呈现出‘基础持续稳固、规模快速扩张、体系加快构建’的良好态势,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创新活力,成为支撑焦作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引擎’。”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付希强说。

从实际出发,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是我市近年来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遵循的辩证法。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这对老工业基地焦作来说至关重要。化“包袱”为“财富”,我市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重点推动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向新能源材料产业跃迁:获批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功下线;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我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锂电池、钠电池、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多项产品产销量和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新能源牵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撑新能源。据了解,今年二季度我市已开工项目86个,总投资35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9.5亿元。项目推进期间,我市坚持对照年度目标,紧盯时间节点,以更高效率抓调度、更实举措强保障、更好环境优服务,严把质量关口、守牢安全底线,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蓄积强大势能。

以新能源材料产业为突破口,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新能源牵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撑新能源,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中部新能源材料基地。

我市为此确定了构建锂电池、钠电池、氢燃料电池三大主流电池和钒液流电池、光伏电池、镍锌电池等新兴电池协调发展的“3+N体系”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一核一廊七园”(核心区、沿山产业走廊、七大专业园区)。同时,把项目带动放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发展新材料产业,我市有基础、有潜力,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目前,我市正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链强链,培育壮大新能源材料产业,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材料、辅材、耗材、电池、设备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做好顶层设计、高位推进的同时,我市通过要素合成,为新能源材料产业注入新动能。利用事业单位改革良机,优化重组机构职能,组建创新体系“超强内核”——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与中南大学签署技术成果转化协议,在河南理工大学设立新材料学院,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省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支持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等做优省级中试基地,为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提供科创支持。

开展“千博万硕聚怀川”引才行动,深挖科创人才“蓄水池”。组建总规模50亿元的河南中新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新能源材料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支持企业建设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实操实训,夯实新能源材料产业人才基础。

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锚定方向,日夜兼程,时间正在怀川大地孕育最美的果实。

在全球燃油发动机气缸套领域“执牛耳”的中原内配,与上海重塑集团强强合作,主攻商用车大马力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目前已拥有1条装配线、2套性能测试台架。总投资40亿元的氢能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5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配件30万台空压机、50万套空气轴承、2000万组双极板的生产能力。像中原内配一样,走出发展“舒适区”,勇闯新能源材料新天地,是焦作市多个传统产业龙头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多氟多集团在锂电池、钠电池关键材料及电池整机生产上深耕细作,锂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多年领跑世界,已抢占市场先机;龙佰集团在新能源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石墨负极等领域密集布局,磷酸铁产能迅速跻身全国前五之列,同时还联合钛产业龙头企业,投资百亿元建设中福钛锆产业园项目,主攻高端新材料研发制造;和兴化工坐上导电炭黑产销量世界第一的宝座,打破了锂电池导电剂被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新能源材料产业企业数量已达到52家,新能源电池材料发展到30多种,覆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添加剂四大板块,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生态体系。

自古华山一条路,而今迈步从头越。聚焦“3+13+N”重点产业链群培育,我市将以补链延链强链为导向,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谋划确定一批明年可开工建设、引领带动性强的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健康食品项目,推动我市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焦作实现转型提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