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2日

青春力量“返”家乡 志愿服务“绘”振兴

——看我市跃动的“志愿红”

在武陟县大虹桥乡官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郑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小朋友共同开展“食品安全”小实验。

大学生志愿者在辅导孩子完成暑假作业。

在武陟县举办的“多彩假期‘艺’路‘童’行”文明实践活动现场,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孩子闻“音”起舞。

大学生志愿者在对暑期课堂里的学生进行未成年人普法教育。

来自焦作大学的“绘梦青春”志愿服务队成员紧扣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核心主题,创作一系列展现新时代乡风文明与乡村新貌的精美墙绘作品。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段美如摄)

本报记者 段美如

这个暑假,蝉鸣里绽现“红马甲”,太行山下漫过“青春潮”——怀川大地的田埂上、社区里、课堂间,处处是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那抹跃动的“志愿红”,像夏日最烈的阳光,把服务的足迹烙进城乡的角角落落。

暑期以来,我市很多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帮扶、文化传承、科技科普等多元服务,为乡土大地注入青春脉动。

在武陟县大虹桥乡西司徒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名郑州科技学院大学生与焦作科技馆志愿者带着孩子们“玩中学”,情景剧里演示防溺水自救招式,“食品安全小课堂”教辨变质食物,连辅导作业时都带着手势舞互动——孩子们说:“大学生老师的课像动画片一样有趣。”而在博爱县的农家书屋、乡村学校少年宫,招募来的“文艺青年”志愿者开设了书法和舞蹈课,书法课上墨香袅袅,舞蹈教室里身影翩跹,把孩子们的暑假办成了“艺术夏令营”。

当马村区安阳城街道毛寨村的老匠人拿起釉料笔,河南理工大学“栖乡绘梦”团队的镜头也同步聚焦,这群年轻人围绕“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主题,深入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现状,并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交流党建引领下村庄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进展,系统梳理当地在文旅资源活化、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经验与挑战。在高新区文苑街道理工大社区,扎染布在水盆里晕开青蓝纹样时,10岁的张嘉琪瞪圆了眼睛:“老祖宗的手艺比魔法都神奇!”这已是该校外国语学院“颐老趣伴”团队第三年带孩子们体验漆扇绘制、扎染技艺,500多个孩子在指尖传承中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孟州市赵和镇南临泉村,来自焦作大学的“绘梦青春”志愿服务队成员紧扣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核心主题,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脉、孝贤文化、农耕传统等特色元素,创作出一系列展现新时代乡风文明与乡村新貌的精美墙绘作品,持续为“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注入艺术活力。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绘梦青春”志愿服务队连续第三年扎根南临泉村开展墙绘实践活动。三年来,师生们用画笔耕耘不辍,累计创作了30余面、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墙体彩绘。

从课堂到田野,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以知识为笔、以行动为墨,在基层沃土中书写“强国有我”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