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2日
刘永康:心怀“三农”践初心
本报记者 杜挺勇
从科研攻关时的彻夜钻研,到田间种植时的精细指导;从技术推广时的踏遍乡野,到科普宣传时的耐心讲解,每一个环节都浸透他无私奉献的心血与执着。他就是温县农科所副所长刘永康。
多年来,刘永康始终扎根农业科研一线,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播撒希望,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硕士毕业后,刘永康怀着对农业科研事业的满腔热忱,来到温县农科所工作。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他深知科技兴农的重要性,也清楚温县作为“四大怀药”主产区,面临产业发展诸多技术瓶颈。
通过大量调研,刘永康发现怀地黄种性退化问题已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面对这一困境,刘永康主动请缨,带领科研团队开启漫长且艰难的攻关之旅。实验室里,他常常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反复钻研茎尖脱毒养等生物技术。培育脱毒种苗容不得半点马虎,操作稍有偏差便会前功尽弃。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次次总结经验,取得进展。
经过无数次尝试,刘永康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脱毒种苗,并建立地黄脱毒种栽三级繁育体系。脱毒种苗,品种纯度高,抗病、抗逆性显著增强。经规范化种植后,植株生长旺盛,田间发病率大幅降低,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将成绩作为前进的动力。刘永康又带领团队携手国家山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全国最大、最全的山药种质资源圃,收集来自全国的200多个山药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以及大量地黄、菊花和牛膝的种质资源。团队对收集到的怀药种质资源开展全面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为怀药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温县铁棍山药产业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攻坚克难,技术创新,为的是让科技成果惠及百姓。
刘永康常说,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惠及广大农民,才真正有价值。多年来,他积极奔走在田间地头,致力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部分农户较为保守,对新事物心存顾虑。为了消除他们的担忧,刘永康积极示范,在铁棍山药种植上率先使用“4+3”种植新技术。收获季节,他邀请农户前来参观,用实实在在的结果说话。赢得信任后,他耐心细致讲解种植技术要点,手把手示范操作,确保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
为了让更多农户便捷获取种植知识,刘永康还搜集怀药种植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编制成小册子印刷发放。在村中走访时,他总是主动留下联系方式,送出服务承诺。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只要农户有需求,他都会准时出现在田间地头。
刘永康的手机是24小时“科技热线”,通过建立微信服务群,农户只需发送照片、视频,他便能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大家足不出户解决种植难题。近年来,借助农业产业科技支撑专项行动支持,刘永康每年还开展多场次技术培训课,积极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植水平。
赋能产业促发展,刘永康默默前行,留下一串串坚实足迹。
2019年,作为怀药研究代表,他参加央视科教频道《一方水土一方药》节目录制,向全国观众宣传“四大怀药”。2023年,作为特聘专家,他参与科教片《居家妙用之怀山药》等剧集拍摄,该科教片之后在全国播出。2024年,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大讲堂,他又受邀讲解《山药栽培关键技术》《牛膝栽培关键技术》等,积极推广“四大怀药”种植新技术。
多年来,刘永康凭借在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方面的突出贡献,赢得众多荣誉。他参与的科研项目“怀地黄优质抗病品种的选育及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荣获河南省农科系统一等奖,“地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面对成绩和荣誉,刘永康始终保持一颗初心。
“当科研取得突破、成果取得实效,看到农民因科技而增收致富,身心的愉悦无以言表。研发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我作为科研人员和科技特派员的首要职责。未来,我将继续扎根农业一线,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刘永康说。
刘永康(左)在山药地查看病虫害发生情况。
本报记者 杜挺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