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3日
“融”出一城烟火气
——看焦作“文旅+”何以激活百业
详见今日本报A02版
云台山红石峡。(本报资料照片)
■“文旅+体育” ■“文旅+教育” ■“文旅+农业”
■“文旅+工业” ■“文旅+科技” ■“文旅+微短剧”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有“融”乃大。焦作文旅产业念活“融”字诀,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文旅+体育”“文旅+教育”“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科技”“文旅+微短剧”……文旅产业仿若一张巨大的网,网住了百业,“融”出了一城烟火气。
依据近年来相关数据,按市统计部门测算,到202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将达660亿元,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12%。到203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有望达900亿元,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将超过15%。
一业激活百业兴!焦作积极走在全省前列,以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质量融合发展路。
一业激活百业兴
“文旅+”融合发展,让普通老百姓握住了幸福密钥。
民宿老板张丽娜家庭两代人在修武县云台山镇岸上小镇服务区开民宿。最近,她旅居英国的妹妹也要回来开民宿了。20多年前曾在村口搭棚卖面的民宿老板张贵香,如今穿着旗袍迎接八方游客,赚得口袋满满。
今年6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深度聚焦焦作文旅新实践,解码云台山景区文旅融合发展路。报道称,环绕云台山、青龙峡、金岭坡等核心风景区,有3条民宿产业发展带,有民宿集群7个、精品民宿148家,涵盖了8个村镇,近万家农户从中受益。云台山最大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岸上小镇,年综合收入达5000万元,带动70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与此同时,怀药优势特色产业园、云台冰菊园、省级蛋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园也蓬勃发展。焦作市通过推动“文旅+百业”融合发展,加强文旅业态焕新,积极发展“文旅+体育”“文旅+演艺”“文旅+微短剧”“文旅+研学”等新兴业态,促进文旅产业与多元产业互动融通。
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三年前布局“文旅+竹林”产业,勇敢触网,一夜成名,粉丝暴涨。如今,西张赶村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破300万元,祖祖辈辈守着竹林卖竹笋的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太极+康养”“太极+研学”“太极+文创”等“太极+”产业齐头并进,打开了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新局面。温县与国内知名公司合作研发的14款太极拳文创产品已在抖音、京东等平台销售,实现收入近亿元。
一个“融”字让“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也“活”了起来。近年来,市博物馆主动加入“文旅+”产业大军,找市场主动引流。今年上半年,该馆与新华书店联合打造的单场直播吸引10.96万人在线观看,有效实现文化传播“破圈”;成功研发冰箱贴、集章册、特色纪念币等文创产品,文创销售额年年增长;与20家旅行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博物馆导入稳定优质客流。今年上半年,该馆累计吸引现场观众30.9万人次,创历史峰值。
一个“融”字,代表着改变、创新与突破。一个“融”字,“融”出了焦作百业新气象。
“跟着短剧游焦作”“跟着名人游焦作”“跟着赛事游焦作”“跟着美食游焦作”……在“文旅+”的赛道上,焦作高质量特色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自信。
幸福加码“融”出新高度
在焦作,“一业激活百业”效应仍在扩大,因“文旅+”带来的幸福生活仍在加码——
到陈家沟,晨起跟着大师学拳、晚上欣赏大型夜游项目“今夜·东沟”;打卡城区恩州驿古街,看青春身影在烟火长巷舞动、文艺展览与古街景致交融;在陶三文化艺术园,读懂“瓷都”焦作的历史变迁,吃最地道的焦作美食。
目前,作为全省重点文旅项目之一,我市天河文商旅综合体项目顺利签约。“养生太极”之旅以及焦作多个非遗、美食、乡村等入选“老家河南”精品旅游线路。
今年,在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暨推介大会上,我市入选“2025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案例”;云台山景区在文旅融合、品牌建设、示范引领等方面成效显著,2024年贡献税收1.2亿元,在2025年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焦作,何以“融”出新高度?
顶层设计规格高。在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我市不断明确“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的发展目标,并出台《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实施意见》《金融支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相关配套政策,构建了“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带协同”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产业思维站位高。我市坚持用产业思维谋划文旅工作,实施旅游“串珠成链”三年行动,大力推进“景区焕新”和业态培育工程。组建焦作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在资源整合、活动策划、产业培育、品牌营销方面持续赋能。
文旅项目品质高。2024年以来,我市谋划实施文旅项目65个,先后建成运营李商隐纪念馆、陶瓷工业文化创意园一期、怀府恐龙园一期、平东里文化创意园、峰林峡天然浴场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动太极·蜜雪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博爱记忆·文化创意园、黄河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项目建设。
新业态培育质量高。我市不断促进康养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一批新业态、新场景蓬勃发展。云台山冰雪旅游跻身全国冰雪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推动赛事进景区、入街区、融商圈,“跟着赛事游焦作”品牌更加出彩;积极探索“微短剧+文旅”发展模式,2024年以来累计拍摄微短剧400余部,“影视引流—消费留客”的文旅发展新模式逐渐形成。
全国亮相频次高。围绕讲好“焦作故事”,焦作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先后加入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太行山旅游联合推广、“山海交响”新媒体发布联盟等旅游联合宣传推广机制,不断扩大“朋友圈”。
全城联动,行业互动,抓住假日节点,不断制造爆点,是焦作文旅融合发展的显著特点。
近年来,我市围绕假日节点,精心组织开展了“春满中原·焦作过年”“太行踏青·春游焦作”“畅游五一·相约焦作”“龙腾怀川·‘粽’情焦作”文旅促消费活动。在重要假日节点,不断优化升级城市游、山水游、太极游、乡村游、研学游、美食游六大类消费场景。近日,我市又启动了暑期文旅市场消费季,通过多元促消费举措,吸引广大游客来焦作游山水、练太极、逛市集、品美食,感受怀川文化,尽享夏日精彩。
今年,我市仍将持续推动文旅文创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的重要支撑、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地,创新“文旅+”“+文旅”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城市旅游、提质景区旅游、提优乡村旅游、提效多业融合,持续推进文旅文创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融”出精彩,“融”出活力,“融”出未来,“融”出一条极具焦作特色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让文旅产业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