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3日
水上“练兵”
本报记者 孙 茜
空中,大型无人机向“落水者”投送游泳圈;河面上,水上机器人把“落水者”拖拽至安全区域,随后,搜救人员驾驶橡皮舟迅速驶向“落水者”……7月22日上午,市水利局在大沙河南张桥北岸附近开展2025年水上救援演练活动,多个智能化、无人化抢险救援装备“大显身手”。
“现有3人落水,情况危急请立即前往大沙河南张桥北岸向西500米处水域救援。”当日8时许,演练开始。此次演练模拟市水旱灾害防御服务中心接到救援指令,立即组织大型无人机、水上机器人、水上船只开展救援工作。
演练现场,参演人员携带冲锋舟、橡皮舟、水上机器人、大型无人机、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等救援工具,分别或联合对“落水者”实施救援。
“启用大型无人机!目标落水点坐标已锁定!”在大型无人机救援科目中,随着指令发出,携带有救生圈的无人机迅速升空,飞到“落水者”所在区域上空后,把救生圈投到其身边;在水上机器人救援科目中,水上机器人劈波斩浪,快速行驶到“落水者”身边,并把“落水者”拖拽至安全区域;水上船只救援科目中,4名救援人员驾驶橡皮舟直奔“落水者”,将其拖拽到船内。
“这次演练中,无人机时速可达72公里,能携带2.5公斤的救援设备飞行8公里远。水上机器人最快时速可达28公里,可提供4名成年落水者所需浮力。”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次演练活动,全程在实战环境中进行,参加演练活动的全体人员行动迅速、配合有力,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新型救援装备的效能也在接近实战的演练中经受了严格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