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3日
9.8元售卖全套法考网课
侵权赔偿没商量
本报讯(记者郭嘉莉)“9.8元就能买到2025年全套法考网课,主观题、客观题资料永久更新,下单还秒发。”这样看似“捡漏”的好事,背后可能存在侵权的法律风险。近日,修武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被告陈某因在某网络平台售卖盗版法考课程,被判赔偿原告北京某教育公司5000元。
北京某教育公司是一家深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的企业,旗下“某某教育”品牌拥有多项荣誉,多种课程深受考生认可。该公司通过独家授权,获得柏浪涛、孟献贵等知名法考培训老师相关课程的著作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追究侵权行为。
2024年12月,北京某教育公司发现,某网络平台“XX资料屋”店铺正在低价售卖标注“2025全套法考资料网课”的商品,售价仅9.8元,并宣称“主观+客观题永久更新”,买家付款后可通过百度网盘获取资源。该公司工作人员购买后发现,这些资源包含该品牌旗下多位老师2024年法考精讲、系统强化等课程的视频和讲义,视频中还清晰带有“某某教育”的图文标识。显然,这是未经授权的盗版内容。随后,该公司将店铺经营者陈某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北京某教育公司通过合法授权取得涉案课程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有权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被告陈某未经许可在网络平台上擅自销售包含原告享有权利的课程资源,且通过百度网盘传播的行为,已构成对原告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害。最终,法院判决被告陈某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北京某教育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费用5000元。
承办法官提醒,在互联网时代,作品复制、传播成本极低,像这样低价售卖盗版网课的行为很容易发生。有些人觉得花几元钱买份资料,不算什么大事。但实际上,无论是售卖者还是购买者、传播者,都有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消费者应自觉抵制盗版作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课程和资料,既能避免因内容错误影响学习效果,也能从源头减少侵权行为;经营者要守住法律底线,切勿抱有“赚快钱”的侥幸心理,一旦违法,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