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4日

“心动怀川”福自来

——看焦作景城深融如何激扬“多巴胺”

详见今日本报A02版

南水北调第一楼。(本报资料照片)

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现代城市文化旅游核心区。以文旅支撑中心城区建高地、起高峰,构建城市文旅产品体系,放大文旅引流效应,形成文化引客、旅游迎客、产业留客的生态闭环,打造人、产、城融合发展的“焦作样板”。

本报记者 王玮萱

山水相伴,景城相依,栩栩如生的文旅巨画激扬四方游客的“多巴胺”。

在哪里读懂焦作?

在景区也在城区,在山水间也在古巷里,在舒适的旅馆也在夜晚的城市露台,在购物中心也在一个个特色文旅市集……那里,焦作的另一面很精彩,活色生香,烟火气满满。

“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现代城市文化旅游核心区。以文旅支撑中心城区建高地、起高峰,构建城市文旅产品体系,放大文旅引流效应,形成文化引客、旅游迎客、产业留客的生态闭环,打造人、产、城融合发展的‘焦作样板’。”在2024年8月举办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焦作擘画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景城深融发展迈向新阶段。

“串珠成链”打通景与城

景与城如何融?

2023年年初,焦作“十个一百”文旅促消费活动启动。这是基于焦作深厚文旅资源、建立在景城深融发展思维上的一套组合拳。近三年来,其已成品牌文旅活动。

百家非遗美食、百场文博场馆、百家民宿体验、百堂研学课程、百场文化活动、百个文旅市集、百件焦作礼物、百场非遗项目展、百场文艺演出、百场主题直播,焦作文旅深挖地方特色资源,多产业串珠成链,将人、景、城融为一体,打造深度“焦作游”。

品牌活动牵线,景与城“携手”引客,焦作“假日经济”的算盘越打越明白。

每逢重要假日,焦作文旅会重磅发布“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十大文旅消费集聚区”“十佳旅游名景”“十大文旅市集”“十大公共文化旅游空间”“十佳研学基地”等文旅场所,内容涵盖城区、景区、乡村、太极拳、研学、非遗等多个爆款打卡点。

除此之外,焦作还玩起了“票根经济”,让“小交通”带着游客大循环。

今年“五一”假期,焦作创新“票根经济”消费模式,联合市商务局推出景区与住宿餐饮等商企联动优惠活动,共吸引180余家重点景区、住宿及餐饮经营商户参加,提升中心城区热度。同时,焦作免费开通了从焦作火车站南广场至云台山、神农山、陈家沟、嘉应观景区4条双向旅游直通车,“五一”期间累计开行204班次,服务游客1.37万人次。

焦作,原来是这样的焦作。

今年1月至6月份,焦作共接待游客458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1%和5.65%,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游客们纷纷点评:“焦作让人心动,心动的不止是好看的山水,还有人、美食、非遗,以及街头巷尾满满的烟火气。”

“网红项目”引客入城

沉浸式感受不一样的焦作!这是景城深融的初衷。

游客进城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呢?近年来,我市“网红项目”频现,激发了城区文旅活力。

今年1月5日,全省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建设项目、焦作市重点文旅项目——陶三文化艺术园开园,首批游客入园。

生产陶瓷的大型球磨机旁,飘着非遗美食的香味;绞胎瓷、天目瓷博物馆里,焦作深厚的陶瓷文化令人惊叹……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当老陶瓷厂变身一个巨大的文化艺术空间,游客们认识了“陶圣”宁封子的故乡,感受到了“焦作工业里的乡愁”。

接着,今年4月15日,焦作中心城区首个农业主题公园——都市·麦田里正式亮相,游客畅游在近2000亩的农业主题公园,在麦田边、油菜地、观景平台上,打卡6米高的稻草人、12米高的巨型收音机、“Hi麦田”等农耕符号,沉浸式体验“中国优质小麦之都”焦作的麦浪生活美学。

此时,恩州驿古街人潮涌动。作为焦作城区首个沉浸式历史文化街区,其历史可追溯至夏代。殷商时,鲧镇作为官道更名恩州驿。武王伐纣路经此地,居民箪食壶浆相迎,武王赐名承恩镇,直到解放初期改名恩村。作为交通要道,恩州自古商贾云集,曾有“九门十八庙”盛景。如今,这里是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焦作人新型生活方式的微度假体验地。

来焦作,怎能不逛逛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大沙河生态公园?

焦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南水北调天河公园景观贯穿主城区,全长约10公里。一步一景,游客们在这里能深刻地感受到焦作群众为国家舍小家的城市精神。

在大沙河生态公园景区,昔日的洪涝河、臭水沟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华美蝶变,其集生态体验、健康养生、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彰显“品质焦作”的魅力。

Citywalk!

爆款项目接连上线,景城融合走深走实,游客的松弛感瞬间拉满,一座城的魅力真正得以凸显。

城区将嬗变开放式景区

可以说,景城深融的过程是焦作全域提升文旅品质的过程。

如何让游客对焦作更心动?一场城市旅游提升行动正在进行,焦作城区正在被打造成最大的开放式景区。

根据2024年8月出台的《关于促进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焦作将打造“五座城”。

焦作不夜之城。依托南水北调天河公园两侧土地资源,以怀川文化为底色,将传统与现代、商业与文化相融,聚焦创新夜游、夜演、夜宴、夜宿、夜娱、夜展、夜购、夜读“八夜”场景和业态,谋划建设更加成熟、更加精致、盈利能力突出的升级版“焦作不夜城”,打造城市文旅消费体验新地标。按照规划,到2027年,焦作各城区将分别开发1个以上夜游产品,培育1家以上文化主题酒店、2家以上4星级饭店,引进2家以上知名连锁酒店,创建1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大众音乐之城。大力发展演唱会经济,发挥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场馆优势,举办明星演唱会、音乐节等音乐节会活动,打开城市“流量入口”。面向Z世代消费主力军,依托大沙河公园,谋划建设大沙河文旅综合体,吸引和培育音乐节、电音节、动漫节等各类音乐演艺节会,构建青年友好型城市乐园。

文化创意之城。用创意激活城市空间,加快百年矿业遗址公园、陶瓷工业文化创意园、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双塔之星文旅综合体、山阳故城保护性开发等项目的实施,谋划一批文创园区、文创街区等特色项目,有效盘活各类空间资源,实现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

生态康养之城。以环太行山旅游风景步道、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建设为纽带,串连、提升花海广场、缝山公园、黎明脚步公园、卢亮沟户外营地等现有文旅业态,打造综合性的城市山地生态公园,谋划实施一批以生态文化、悠然田园、森林深呼吸等为主题的康养基地项目,推动山城一体、景城交融。

魅力公园之城。围绕“郊野公园绕城、城市公园润城、社区公园靓城、口袋公园缀城”四级全域公园体系,拓展“公园+”“+公园”发展模式,探索实施太极进公园、文化进公园、演艺进公园,打造融合文化、教育、旅游、商业等于一体的多元消费场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公园城市。

人在城中游,景在城中现。景城深融之下,游客和焦作人都将是焦作文旅产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这真是一项巨大的幸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