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4日

五彩中站珠链生辉织新景

十二会村

周窑十八坊

北业云田里

栗井山居

赵庄悠然居

游客在国旗教育馆参观。

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

南太行山地越野赛。

文化展演。

太行八英馆 本报记者 贾 兰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中站区文广旅局提供)

穿越千年风雅,共赏盛世霓裳。7月20日晚,2025年中站区暑期文旅促消费活动在许衡广场开演!从宫廷乐舞的雍容典雅,到江南水乡的温婉柔情……中国古典舞以其独特的肢体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东方艺术之约。除了精彩的演出,更有浓厚的市集烟火,各类丰富的美食摊位令人目不暇接。

这只是中站区“珠链融合”的一个精彩瞬间。

当市委以“串珠成链”定义文旅资源整合新路径,中站区正以一场生动的实践演绎其深层内涵——这里,西大井1919的红色记忆、龙翔山的绿色生态、激情澎湃的体育赛事、北朱村的古韵民居,以及文脉相承的传统非遗,不再是散落的珍珠,而是被一条“融合创新”的金线贯穿,织就“五彩中站·乐享生活”的锦绣画卷。

本报记者 杨丽娜 赵改玲

资源整合

从“散点”到“链条”融合升级

中站区立足红色研学、绿色生态、蓝色体育、古色民居、特色非遗五大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提质行动,打破资源分散瓶颈,全面拓展“五色游”消费场景,推动“多点联动”向“全域融合”转变。

红色研学链:以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为核心,串联“地雷战”原型地赵庄村、太行八英馆、十二会村等红色资源,打造闭环式研学路线。

绿色生态链:依托周窑十八坊(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栗井山居等精品民宿,联动北业云田里、大洼果蔬种植基地、龙洞德鑫农庄等农旅项目,构建集教育性、趣味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养生”四季全时旅游业态。

蓝色体育链:依托31公里旅游环线、南太行登山健身步道等设施,承办南太行山地越野赛、举办村BA篮球联赛等赛事,推出“遇见太行”徒步、登山、骑行等运动精品线路,展现沿途赵庄、北业、十二会等乡村文化和精神风貌。

古色民居链:依托北朱村古民居和历史名人忠烈公张昺等,融合皇杠、百米长龙等传统民俗,结合民间商贸打造集非遗展示、民俗美食、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北朱村文旅市集,推动民俗文化、传统集市、文旅消费融合落地。

特色非遗链:以“非遗点亮计划”为核心,联动中站区非遗展示馆、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周窑十八坊等文旅点位,实施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民宿、非遗进街区“三进三融”创新模式,构建非遗文化与旅游共生共荣格局。

项目攻坚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赋能”

中站区以重点项目为引擎,破解规划限制、融资难题,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续建项目提速: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新增廉洁警示教育馆、国旗教育馆、百年焦煤英模馆等场馆;赵庄悠然居一期民宿、帐篷营地相继建成。

谋划项目破局:十二会文旅综合体完成设计;张盘沟民宿将与荣获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民宿“大乐之野”合作,打造河南首家旗舰店。

跨域协作发力:联合第三方运营团队,对农副产品进行一体化包装推广,通过赛事节庆活动推动“文旅+农业+体育”深度融合。

活动引领

从线下线上到“有你有我”

中站区创新文旅融合模式,整合区域文旅资源,融入焦作市“放歌怀川 出彩焦作”文化品牌,培育“大地欢歌·幸福中站”活动品牌,多维打造活动亮点热点。

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推出“春满中原·中站过年”“幸福中站·劳动筑梦”及“国学大典·敬贤礼”许衡传统文化研学游、“西大井民谣夜”等系列文旅活动210余场,线上线下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

承办“民族瑰宝 乐之传承”2025中原传统音乐展演活动,汇聚15地市1400余人参演节目106个,通过“文化豫约”“焦作百姓文化超市”等平台同步直播,线上观看61.92万人次,获央广网、文旅中国等媒体报道。

场馆阵地作用凸显。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城市书房开展艺术培训、全民阅读,重点推出糖画、葫芦烙画等“艺起来市民夜校”非遗体验课程,打造接地气、有生气、引人气的非遗文旅热点,成为区域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文化标识。

品牌营销

从“地域特色”到“IP影响力”

中站区以年轻化、新媒体为突破口,通过故事赋能、流量转化、活动引流等策略塑造差异化文旅IP,激活文旅消费市场。

新媒体精准营销。编写“口袋故事”,以西大井1898年焦作开埠红色历史为主线,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精准定位年轻客群,推出“打卡中站新玩法”系列短视频,邀请自媒体达人探店打卡,扩大覆盖面。建立与各级主流媒体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推送优质文旅宣传素材,提升影响力。

强化合作推广。围绕核心资源策划推出“五色游”系列精品旅游路线,鼓励西大井1919、赵庄悠然居、栗井山居等重点文旅点位推出优惠政策、串珠成链。联合旅行社推广线路,实现“内容引流—口碑裂变—消费转化”的闭环,全方位塑造独特文旅IP形象。

未来展望

绘就“山城一体”新图景

未来已来,中站文旅更精彩。

中站区将推动四大片区差异化发展,同步破解基础设施短板,强化政策对接与融资创新,让“五彩中站·乐享生活”品牌成为焦作文旅融合示范城市的亮丽名片。

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围绕“一环四区五彩”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入研析文旅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高标准、创新性编制北部山区民宿集群康养区、浅山山城一体景城融合休闲区、中部工业花园式旅游体验区、南部现代农业观光区四大文旅片区发展规划,推动山城一体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力争将“规划图”变为“实景图”。

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密切关注国家、省、市文旅领域发布的政策动态,深入剖析政策要点,精准策划与之匹配的项目,争取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完善项目库建设,高标准、严要求谋划推进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点项目。强化部门联动,聚焦项目用地、用能、备案审批等方面,实行“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闭环服务,协调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

深化“文旅+产业”融合行动。以“串珠成链”重构空间格局,以“文旅+”打通产业经脉。进一步强化项目引擎作用、深化跨域协作,以举办体育赛事、节庆文旅活动等形式,推动文旅与农业、康养、体育等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擦亮“五彩中站·乐享生活”文旅品牌。提炼塑造更具辨识度的中站文旅IP形象,加大新媒体创意营销投入力度,精准定位年轻客群,深耕重点客源地市场,实施精准引流,提升宣传的覆盖面。

中站区的实践证明:文旅融合的终极价值不在“景点的叠加”,而在“基因的重组”。当焦作吹响“串珠成链、景区焕新”的号角,中站以“红色研学链、绿色生态链、蓝色体育链、古色民居链、特色非遗链”五链融合,书写从资源活化到价值再造的进阶密码。未来,随着“大乐之野”河南首店落地、十二会文旅综合体建成、窄门峡谷“五彩步道”提质美化、“许衡文化之乡”文旅IP深耕开发,“五彩中站·乐享生活”不仅将成为焦作文旅出圈的新引擎,更将为中原地区提供“以链聚势、以融提质”的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