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6日
马村区: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托起民生幸福
本报记者 王 颖
找零工不必“路边蹲”,手机小程序帮您找到活儿;求职者“屏对屏”了解企业、“键对键”投递简历;培训送到“家门口”,就业技能学到手……近年来,马村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深挖就业岗位资源,不断创新优化就业服务方式,搭建更暖心更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稳稳的就业托起群众满满的幸福。
“家里有老人孩子,我没法外出干活,只能找零工干。马村区这个‘零工市场’小程序真方便,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各种零工信息。”7月21日上午,家住马村区马村街道丽景社区的二胎宝妈郑燕燕兴奋地说。
在马村区“零工市场”小程序上,她对制作手工玩偶、餐饮门店小时工等赚钱、顾家两不误的活儿很感兴趣,与用工单位电话联系后,准备尽快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马村区聚焦灵活就业群体“找活难”与企业“用工荒”双向难题,开发“零工市场”小程序,在村(社区)设立零工驿站,求职者可以利用手机登录小程序,或者在零工驿站的就业服务终端,查找最新的用工岗位信息。“零工市场”小程序自2023年8月启动运行以来,已成功入驻企业和商户353家,发布招工信息385条,提供了1748个岗位,日均浏览量达1.3万余次,线上投递简历人数2681人。
“欢迎来到马村区人才夜市的直播间,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批岗位……”不久前,在马村区2025年“民营企业服务月·人才夜市”上,人气主播直播带岗,在线观看人数2.7万余人次。
直播带岗体验直观、互动即时、对接精准;人才夜市将夜购、夜游等夜经济元素与夜聘相融合,在烟火气里聚“才气”,马村区紧跟群众需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持续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去年,马村区在全市率先打造了“人社综合便民服务圈”,完成了92个“人社综合便民服务点”建设,覆盖全区所有街道、村(社区)以及3家医院、2家卫生院,让辖区群众不出村(社区)就能办理求职登记、用工信息查询、社会保险查询、住房公积金查询、社保卡密码修改与重置、社保卡挂失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人社业务“就近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马村区人社部门持续推进培养培训、评价激励、就创增收三大体系建设,分步分类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今年年初以来,累计培训各类职业技能才人3903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484人。
就业稳,民心安。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千招万策提升就业质量,马村区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为居民幸福生活持续“加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