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8日
追寻英烈杨介人足迹 三地合力寻找102年前老照片
详见今日本报A07版
本报记者 王玮萱
7月11日,河南能源焦煤集团救护大队二中队技术员杜四平收到了焦作市档案馆出具的收藏证书。
收藏证书的内容是:“杜四平先生,您为原捐赠我馆的杨介人与周恩来同志的合影照片,进一步核实了其中每个人的姓名信息,扩大了合影照片的信息含量。特发此证,以致谢忱。”
杨介人(1899-1936年),原名杨介臣,字廉泉,沁阳崇义村人,中共早期党员和革命先驱者。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杨介人于1919年12月9日乘坐法国“司芬克斯号”客轮赴法勤工俭学,是河南留法学生会负责人之一。1923年2月,杨介人成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与赵世炎、周恩来、萧朴生一起,参加了旅欧少年共产党在巴黎西郊召开的临时代表大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年年底,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深造。1925年秋回国,杨介臣负责豫北地区的工运、农运和学运工作,全身心地投入革命。1932年年底,杨介人在天津领导工人运动时,不幸被捕。1936年12月23日凌晨,领导参与共产党狱中支部组织的越狱暴动,失败被捕,12月30日被杀害于国民党保定监狱,时年37岁。1938年初,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闻此噩耗,深表震惊和痛惜。1946年春,沁阳县人民政府追认杨介人为革命烈士。2009年9月,杨介人被评选为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烈杨介人的一生短暂却充满革命激情。在安阳、新乡、焦作等河南多地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一封从法国寄来的写给母亲、妻子的家书,读之感人至深。
完善红色档案资料,让红色精神永存。多年来,我市一批地方历史研究者持续追寻英烈足迹,为寻找一张老照片、整理一段史料,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今年清明节期间,焦作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退休干部王明喜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参观时,意外发现了1923年2月拍摄的旅欧少年共产党临时代表大会合影照,沁阳烈士杨介人位列其中。在征求纪念馆工作人员同意后,他对这幅珍贵的照片进行了翻拍,并与焦作市档案馆取得了联系,表明了捐赠意愿。市档案馆在对照片的来源、真实性和保存价值等信息进行鉴定后,将该照片作为红色档案史料收藏,这是该馆第一张关于杨介人与周恩来的合影照片。今年4月28日,焦作市档案馆为王明喜出具了收藏证书。
然而,王明喜仍有一个小遗憾,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所藏老照片并未标注照片上的全部人员信息。王明喜认为,了解与杨介人合照的其他人员信息,是了解杨介人革命历程的重要内容。
今年7月9日,好友杜四平到天津探亲,王明喜得知后,希望他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了解照片具体信息。当天,杜四平便带着王明喜提供的资料到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他把此事反映给纪念馆工作人员,求助查找资料,而次日工作人员并未查找到照片的相关信息。不过,他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2022年7月,纪念馆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中有这张历史照片,并且详细介绍了当时的一些具体情况。杜四平听后大喜,连忙拜托工作人员调阅三年前的展览信息。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专家庞跃得知此事后,立即与河北保定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联系。经信息反复核对,次日,庞跃将照片电子版和图片说明提供给了杜四平。
一张老照片将我们的记忆拉回百年前的烽火岁月,一张老照片再次让我们看到,正是有了像杨介人一样的英烈无惧牺牲,才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
寻找是为了纪念,也是为了今天讲好“焦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