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8日
保险合同起纠纷 暖心调解化干戈
本报讯(记者王冰)“真的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的积极调解,我不知道还要为这事折腾多久,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签过协议后,武陟县圪垱店镇某村村民王某紧紧握着县司法局圪垱店司法所所长宋小波和专职调解员的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020年1月1日,王某在某银行营业厅购买了一笔理财保险产品,保费为2万元,满期日为2025年1月2日。但满期结算时,该营业厅按照2.8%的收益率进行结算,并不是当初所宣传的5%收益率。半年来,王某多次和该营业厅进行交涉,双方一直不能达成一致。为此,王某来到圪垱店司法所反映情况,以寻求法律帮助。
王某认为,该营业厅工作人员当时宣传的保险收益率是5%,现在没有按照5%的收益率计算,就是虚假宣传,应当把他的收益损失补齐。但该营业厅认为,经济形势、利率水平、股市波动、市场环境等都会影响投资收益,进而影响保险产品的收益率,收益率上下浮动是正常的。当时说最高收益是5%,现在没有达到最高收益也是正常的。
双方的争议焦点在于对收益认定上。调解过程中,专职调解员一方面给王某讲清保险投资就是一种风险行为,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有收益也有可能受损失,最高5%的收益率说明低于5%也是正常的。另一方面指出该营业厅存在的过错,营业员为了承揽业务夸大宣传是不对的,另外当初没有给顾客讲清楚是导致纠纷的主要原因。
经过多次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同意按照商定的收益率补齐差额。近半年的纠纷终于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