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9日

防灾减灾护粮安

本报记者 王爱红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也是农业灾害高发期、秋粮产量形成关键期。

据气象部门预计,7月、8月,我市总体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呈现降水极端性强、强对流天气频繁、高温日数偏多、旱涝并存旱涝急转可能性大等四个特点。

夺取秋粮丰收,还需过多道关口。如何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田间地头、河道沟渠,我市全力以赴打好抗灾夺秋粮丰收这场硬仗。

沟渠连通整治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汛期来临前,清沟挖渠,增强农田排涝能力;平时,结合每周巡河工作,加强对沟渠巡逻排查;村里按要求配备挖掘机、铲车等,防汛物资一应俱全……马村区待王街道待王村曾因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受灾严重,近年来防汛各项准备充分。

“我们通过开展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形成辖区沟渠连通‘一张网’,同时积极向种植大户进行宣传,指导他们备好必要的排涝机械。”待王街道分管农业工作的负责人刘晨阳说。

沟渠是维系农业生产根基的“毛细血管”。在马村区,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工作涉及武王、待王、安阳城、演马、马村5个街道20个行政村。在全面开展农村沟渠连通整治行动中,该区成立工作专班,组织水利、农业、交通、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专业人员,深入各村镇实地调研,结合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农田灌溉排涝需求和村庄规划,制订详细的沟渠连通整治方案。同时,利用测绘技术精准定位沟渠走向,对老旧、淤塞、破损沟渠进行全面摸排登记,明确整治重点和优先级,科学制订区、街道、村三级规划方案及设计图册,确保整治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多方联动、合力推进,截至5月底,马村区各街道按计划完成沟渠修建、整理、清淤疏浚等任务,全区共完成清淤疏浚沟渠63.71公里,修建沟渠20.46公里。

这只是我市畅通农村沟渠“微循环”、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一个缩影。

去年年底,我市启动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在集中整治阶段,重点对农村田边沟、路边沟、村边沟和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三沟四渠”进行整治,全面打通排水沟渠系统,建立四级排水网络,确保农村农田来水即排、排水即通。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13.5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连通整治农田排涝沟渠379公里,重点易涝区域工作基本完成,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

为筑牢防灾减灾防线,近日召开的全市“三农”重点工作会议再次作出部署,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加快推进沟渠连通整治竣工验收,隐患排查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作好后续管护,增强农田排涝能力。同时,对辖区内农田易涝点进行再摸排,建立台账,指导生产主体备好必要的排涝机械,一旦发生农田积水,就能够及时排除。

打好组合拳 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减损增产保丰收,病虫防控是关键。

“这个季节刮台风可能带来玉米南方锈病等病害,只要有台风预警,就一定要加强病虫害防控。”7月18日,在修武县五里源乡西板桥村,市种业发展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焦竹青带领市农业农村局市级秋粮生产专家指导组,精准指导种植大户马喜军防病虫、减损失,“虫口夺粮”保丰收。

“现在正是防治玉米螟幼虫的时候,打药最好是在傍晚打,玉米抽雄前打一遍杀虫剂、杀菌剂,授过粉再打一遍。”修武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常金河也在一旁传授田管技巧。

当前,我市夏玉米大部分处于拔节抽穗期,大豆处于分枝期,水稻处于分蘖期,花生处于开花下针期,正是加强田间管理、奠定丰收基础的关键时期。但受夏播期间干旱、降水分布不均等影响,部分地块苗情分化,加上气象灾害风险、病虫草害风险较高,夺取秋粮丰收还面临风险挑战。

“防”字当先,我市打好农业防灾减灾组合拳——

针对持续高温天气,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农业防高温干旱四级应急响应,指导各县(市、区)强化肥水管理,科学灌溉、喷施叶面肥等,切实减轻高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截至目前,全市秋作物已浇水510.87万亩次;

在全市开展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明确抓夏管促壮苗、抓措施提单产、抓防灾减损失、抓防治控病虫等四大重点任务,力争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力保秋粮稳产丰收;

市级4个秋粮生产专家指导组持续分包县(市、区),会同市、县农技人员下沉生产一线,根据作物类型、土壤墒情、生育进程、病虫情况等,开展秋粮全生育期技术指导服务,推动专家到田、技术到人、良法落地;

强化监测预警,农业农村、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强化灾情监测调度。

记者从全市“三农”重点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将立足于管、立足于防,一手抓大面积单产提升促增产,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用好中央重大病虫害防控资金等各类涉农资金,发挥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实现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有机结合,奋力夺取秋粮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