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29日
银发映初心 余热暖人心
——记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志愿者安忠杰
本报记者 原文钊
“老安,你天天早出晚归忙志愿服务,一分钱不拿,到底图个啥?”69岁的安忠杰总是笑着晃晃手里的保温杯,东北口音里带着暖意:“图的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自2016年加入山阳区艺新街道“冬香好妈妈工作站”,9年如一日把退休生活过成了“连轴转”的志愿服务:早上7时出门,深夜踩着月光回家,分文不取却乐此不疲。她总说自己“闲不住”,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份“闲不住”里,藏着一个老党员对“助人为乐”的坚守。
2019年农历正月初十凌晨3时,工作站急调人手调解家庭纠纷。安忠杰抓起棉衣就往外冲,老伴担心她高度近视在雪天摔倒,她却说:“群众的事,等不得。”
那天雪下得紧,她和同事在冰天雪地里劝了近3个小时,直到小夫妻和解。回程时,积雪没脚踝,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双腿冻得像灌了铅,打出租车时听到司机说“你们是‘冬香好妈妈工作站’志愿者?这钱我不收”时红了眼眶,觉得再累都值。
这样的“值”,藏在1100多起调解里。有的矛盾要跑十几趟,甚至被人指着鼻子骂。一次为劝和两家人,年近70岁的她直挺挺跪下:“就算我求你们了,家和才能万事兴。”有人问她“掉不掉价”,她笑得坦荡:“能解开疙瘩,我这老脸算啥?”
2023年3月,她陪儿子化疗,孩子吐得直不起腰,她心疼得攥紧拳头。可调解电话一响,她咬咬牙把儿子交给爱人:“你先盯着,我快去快回。”等她劝完邻里,回到医院时,儿子已睡着,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
没人知道,总说“没事”的安大姐兜里长年揣着护肝药。长年劳累让她患上初期肝硬化,医生叮嘱“要静养,不能累”,她却没当回事。家住6楼没电梯,她每天为志愿服务爬上爬下;半夜有纠纷,摸黑一层层挪下楼,第二天依旧笑着出现在工作站。
9年志愿服务,她把温暖给了别人,自己便活成了这束光。1100多起纠纷的和解里,有她贴着耳朵劝说的耐心;230多场宣讲的掌声里,有她对着镜子练发音的执着;1300多篇文稿的字里行间,有她贴着屏幕敲下的初心。
这束光,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岁月。就像她常说的:“我是党员,只要还能动,就不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