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30日

让残障人士生活无“碍”更有爱

——看市残联如何打造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焦作样板”

详见今日本报A07版

本报记者 贾定兴

改造后的无障碍坡道平缓齐整,卫生间加装的扶手稳固结实、坐便器旁的呼叫器触手可及……如今的焦作,2996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因“一户一策”“量身定制”的无障碍改造工作实现了生活的美丽蝶变。可以说,无障碍改造好似一道温暖的光,正在穿透阴霾,照进残障人士的心中。

“现在出门终于不用再麻烦邻居抬轮椅了,在家洗澡也敢放心挪动了,这改造真是改到了俺心坎里。”谈起今年实施的无障碍改造工作,博爱县清化镇困难重度残疾人王春方难掩激动地说。

“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权益的民生工程,既然改,那就要改得实、改得好、改到群众心坎里。”市残联理事长李开贞说,市残联本着注重实用性、贴近残疾人的初心,积极推进我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向前迈步,在实施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资金落实、加强质量管理等工作举措上高标准严要求,实现了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残疾人叫好的“三好”目标,进一步打造了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焦作样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在“十四五”期间,共为2996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省定年度目标任务(1352户)完成率为222%。近3000户家庭的改造项目想要人人满意,市残联又是如何实现高标准推进?答案依旧是四个字——实干当先。

“十四五”期间,市残联聚焦“一户多残”“以老养残”等特殊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于每年年底组织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开展入户摸底调查,掌握无障碍家庭改造需求,在次年年初研究制订《焦作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市残联宣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业务指导,对改造目标、改造内容、改造对象、改造原则及流程进行实地查验,定期开展县(市、区)相互观摩学习,交流工作经验。

想做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资金保障是关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残联的统筹协调下,市残联最大限度整合各方资金,让家改工作优先使用,极大地满足了残疾人对无障碍改造的需求。“十四五”期间,全市家改项目共投入资金718.75万元,其中上级资金511.39万元、市级资金207.36万元、县级匹配资金98.94万元,为超额完成任务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

为实现改造工作的精准化,市残联通过个人申请、乡镇摸排、数据比对、政策衔接等环节,做到与乡村振兴局信息系统、民政局低保系统、残疾人办证系统数据“三个比对”,在精准摸排出符合条件的改造对象后,市残联还要对各县(市、区)上报的家改方案进行逐户审核,对残疾人个性化需求进行适宜性评估,按照“因人而异、因需服务、简约实用、安全牢固”的原则制订改造方案,对验收合格的家庭制作展示牌并附上包含改造全过程的二维码,对不合格的一律打回重报,做到关口前移、心中有数,不仅让改造方案更贴合实际,还减少了出现“以发代改”、返工重来的概率,真正实现了“一户一策一码”,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施工规范,为高质量完成家改工程作足了准备。2024年10月,省、市领导在督导检查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中对市残联实施的“一户一策一码”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此外,市残联通过闭环式改造流程强化全程监督,进一步保证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阳光、透明。改造前,会根据残疾人的特点、需求和居住环境,充分尊重残疾人家庭意愿,与残疾人进行协商后进行个性化改造。改造中,市残联联合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开展实地调研,确保改造进度和质量。改造后,还要组织检查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残疾人家庭进行跟踪回访,对已安装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检测,切实发挥辅助功能。

如今,沁阳市崇义镇残疾人倪永忠再也不用因家中门槛过高、缺乏辅助设施难以独立行动了,厨房低位灶台、卧室床边护栏让他的生活便捷了不少。“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残联部门,随着行动的方便,我感觉心里更加敞亮了。”倪永忠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我市2996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