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30日
以新型体校建设为支点 撬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化培养新生态
□邓耀河
近年来,河南省体育局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动青少年体育训练阵地建设(县区体校转型发展),为基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动力。焦作市积极响应省体育局部署,立足“开门办体育、开放办体育”理念,以场馆中心新型体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市场运作、多元共育”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路径,为破解传统体校发展瓶颈、激活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力提供了方案。
一、以理念革新回应时代需求
传统体校模式下,编制限制、项目固化、资源分散等问题逐渐凸显,尤其在跑酷、滑板、攀岩等新兴时尚项目上,既难以满足青少年多样化运动需求,也难以适应竞技体育项目多元化发展趋势。面对新形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不能“等靠要”,必须打破“体制围墙”,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基于此,焦作市在引进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锚定三个核心目标:一是补短板,聚焦奥运新兴项目和青少年热门项目,填补传统体校项目空白;二是聚合力,整合体育场馆中心优质资源与社会机构专业能力,形成“1+1>2”的协同效应;三是建生态,构建“训练—赛事—输送—保障”全链条体系,为更多青少年提供运动成长空间,畅通体育人才上升通道。
自2024年启动新型体校建设以来,焦作市始终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管办分离”原则——政府不搞“大包大揽”,而是做好“搭台者”;社会机构不做“旁观者”,而是成为“唱戏人”。这种模式既破解了传统体校“增编扩岗”的体制约束,又通过政策引导促使优质社会资源有序进入竞技体育领域,实现了“专业人做专业事”。
二、以四维联动构建特色发展模式
新型体校的生命力在于能否打通“资源、机制、人才、赛事”的闭环。焦作市从实际出发,通过“四维联动”机制推动新型体校从“纸上蓝图”变为“落地实景”。
资源联动,让专业场馆成为训练“主阵地”。体育场馆中心是新型体校的“物理载体”。焦作市整合太极体育中心健身馆、极限运动场地等优质资源,以最优惠价格向合作机构开放场地,并协助对接中小学、社区,打通“场馆—学校—家庭”训练场景。比如,焦作市轮滑协会扎根天河冰上运动中心,通过“轮转冰”项目实现轮滑与短道速滑跨界培养;毅文体育训练中心入驻市太极体育中心,以标准化田径场地为基础,培养出多名高水平运动员。这些机构的实践证明,“场馆资源+专业运营”的结合,能让训练更高效、人才培养更可持续。
机制联动,以政策保障筑牢发展“压舱石”。出台《焦作市社会力量承办市级运动队资助及奖励实施办法》,从“建设资助+赛事奖励+输送奖励”三个维度给予支持:对合作机构每年提供项目建设资助,用于场地、器材、外训等支出;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赛事取得成绩按标准奖励;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人才的机构和教练员享受专项奖励。这种体制内外一视同仁的“真金白银”支持,有效激发了社会机构培养人才的动力与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协议”明确权责——合作机构可受权使用“焦作市某某队”名义招生参赛,政府则负责监督考核,实现“放权”不“放任”。
人才联动,靠专业团队激活培养“动力源”。竞技体育的核心是“人才”,新型体校的关键是“师资”。焦作市要求合作机构配备国家职业教练、省级以上裁判员等资质的专业团队,同时支持教练员参加学习培训、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目前,各合作机构已形成专业化师资梯队:讴陆体育6名教练员团队中,主教练高欣参与编写国内首部官方跑酷教材,具备国家级裁判资质;轮滑协会6名专职教练员均持有高级教练证书,其中买少丹、郭杰等为国家二级裁判;毅文体育8名教练员团队培养出2名国家一级运动员、37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师资实力可见一斑。这种“教学—科研—赛事”融合的师资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赛事联动,用以赛代练搭建成长“晋升梯”。焦作市整合教育、体育两部门主要赛事资源,设立多层次、多级别赛事体系,畅通和规范分级分类参赛通道,增办青少年体育基层赛事,为更多青少年提供参赛机会,使其在实战中提升能力、展现价值。各项目近期赛事成绩显著:讴陆体育在2025年河南省青少年跑酷体能锦标赛中斩获1金2银;轮滑协会在2025年河南省短道速滑超级联赛中,17名参赛选手中5人挺进半决赛;毅文体育田径学员获得5项全国冠军;齐耀舞舞蹈学员在WDG国际街舞大赛中获齐舞亚军。这些成绩印证了“以赛代练”模式的有效性——目前新型体校体系已带动近1600名青少年参与系统训练,形成“参与有热情、入门有路径、提升有平台”的良好生态。
三、以社会力量为纽带激活多元价值
新型体校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竞技人才,更在于探索出一条“体教融合、体卫融合”的青少年健康发展之路。
从竞技价值看,打破了“体校独家培养”的单一模式。社会机构的加入使项目布局更加灵活——初期聚焦跑酷、滑板等新兴项目,后期逐步拓展至传统项目,最终将形成“新兴项目做优、传统项目做强”的格局。2024年以来,新型体校合作机构已向河南省短道速滑队集训营输送运动员14人,跑酷、攀岩等项目在省级以上赛事中斩获奖牌50余枚,后备人才“蓄水池”持续扩容。
从教育价值看,实现了“训练育人”与“成长育人”的统一。合作机构将少儿体能、跑酷、体操等整合为特色课程,青少年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培养了“敢于挑战、勇于突破”的意志品质。正如讴陆体育的实践所示:学员体能达标率显著提升,并在“动商、智商、情商”方面全面发展,这正是“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鲜活实践。
从社会价值看,构建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体育治理新范式。焦作市轮滑协会、讴陆体育、毅文体育等机构加入新型体校体系后,不仅带动了体育培训、器材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更让体育惠民落到实处。2025年暑期,依托新型体校场地开展的“奔跑吧・少年”系列活动,吸引上万名青少年参与,使体育真正融入大众生活。
站在新起点,焦作市新型体校建设将沿着“项目扩容、体系完善、品牌升级”方向持续发力。下一步,焦作市将扩大合作范围,在现有跑酷、短道速滑等项目基础上,引入霹雳舞、自由式小轮车等奥运项目,形成“全覆盖、多层次”的项目布局;完善“科训医”一体化保障体系,联合高等院校,依托体育医院,提升训练科学性;深化体教融合,推动新型体校与中小学共建“特色运动队”,畅通“升学+专业”双路径发展通道。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长跑。焦作市将认真落实河南省青少年体育训练阵地建设要求,以新型体校为支点,持续释放社会力量活力,让更多青少年爱上体育、参与体育、成就体育,努力为全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贡献更多经验,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的动能!
(作者系焦作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