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30日
丽景社区“1234”工作法:织就家门口的幸福底色
本报记者 杜 玲
清晨,马村区马村街道丽景社区零工驿站的电子屏跃动着岗位信息。刚送完孩子的吴海玲指着一条“超市理货员(时段工)”招聘信息露出笑容:“这活儿正合适!”三天后,这位待业两年的宝妈上了岗。电子屏顶端的红字彰显着社区的底气——“辖区就业率98%”。
“1”张动态图:铁脚板织密就业网
社区人社专干马晓敏的台账被翻得卷边。“王辉,焊工证过期;李亚男,想找兼顾家庭的工作……”每条记录,都是188名微网格员用脚步量出的民生账。
“多亏小任上门!”36岁的失业焊工王辉指着新工牌说。网格员任俊杰走访发现他的焊工证过期,并在家待业,立即对接开设急训班并且通过零工市场查看其相对应岗位招聘信息,及时与相关企业联系。一周后,企业与其联系并且及时上岗培训。这支队伍每季度动态更新2839名劳动力信息,落实“人员底数清、就业状态清、技能水平清、服务需求清”,将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提升至99%。
“2”阵地联动:万岗架桥稳就业
零工市场旁的创业角,“80后”李娟调试着直播设备。“去年在驿站看到政策海报来咨询。”人社专干帮她申请到13万元贴息贷款,并牵线电商培训。如今她的“社区优鲜”直播间带动5名邻居就业。
“双阵地是社区就业的任督二脉。”站长安宁介绍。零工市场主攻规模化招聘,今年12场专场招聘吸引137家企业;零工驿站深耕精细化匹配,开辟“妈妈岗”“银发岗”专区。两大阵地全年运转,释放1.5万条岗位信息,让246名居民在家门口端稳饭碗。
“3”点位攻坚:精准服务暖人心
创客空间里,创业导师解读最新社保政策。“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优惠真多!”退役军人赵增创办的家政公司受益于此。每月“创客沙龙”今年已服务65人次。
“红色家园”内,快递员赵健边充电边看招聘海报。新就业群体239人次在此感受到温暖。失业服务窗口,职业指导师刚为带孩母亲张碧琳匹配到居家客服岗——57本动态帮扶台账记录着精准护航。
“4”保障托底:“家门口”端稳饭碗
五彩丽景物业办公室,卢师傅是8人保洁队的组长。三年前失业的他,因有管理经验被推荐应聘储备干部,月薪3000元。这份工作来自社区自建企业的红色物业保障点。
这样的民生“压舱石”还有三块:纬昌通讯的居家客服岗让宝妈李亚男家庭生活兼顾;银河庄园果蔬大棚吸纳12名转岗工人;安泰之家养老护理岗留住有经验护工。4个兜底保障点累计开发374个“接地气”岗位,136个被本社区居民牢牢握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