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31日

稳中有进 进中提质

——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扫描

本报记者 朱晓琳

瑞庆汽车年产30万台混合动力发动机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大咖·梦工厂产城融合等项目加速推进,特色文旅吸引八方来客……这是今年上半年焦作奋力拼搏,经济运行向上向好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省委“1+2+4+N”目标任务体系,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政策靠前发力、项目靠前实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锚定“两高四着力”,聚焦工业强市,聚焦产业兴城,聚焦民生幸福,以重点工作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抓实项目建设。滚动实施“三十工程”,围绕工业、基础设施、民生三大领域,每年集中力量推进30个重大项目,健全领导分包、专班推进等机制,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台账”包保推进,充分体现了“项目为王”的理念,中福钛锆产业园(一期)、宁福巨湾年产8GWh新能源动力电池(一期、二期)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为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强大势能。

做强产业筋骨。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力实施“345”创新行动,赋能“3+13+N”重点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方阵,重点产业链群营业收入总量达238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95%,具有焦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答好民生答卷。扎实开展美好城市建设、美好生活提质行动,全力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一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困扰群众多年的“断头路”“瓶颈路”先后通车,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今年上半年,我市以“三十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居全省第5位,已经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53.87亿元。今年有36个工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3.1亿元,项目数、资金数均居全省第1位。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将带动工业领域社会投资25.45亿元,实现年节能量1.5万吨标准煤,有效提升生产效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底盘向“新”求“质”

工业始终是全市经济的“压舱石”“主引擎”。

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与全省增速持平,超全年预期增速,顺利实现了“双过半”。

产业链群引领作用突出。上半年全市“3+13+N”产业链群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全市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其中绿色食品产业增长11%、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10.3%、新材料产业增长9.5%,带动全市工业持续增长。

技改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全市440个重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投资进度不断加快,拉动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3.3%,高于工业投资增速20.1个百分点。根据省工信厅通报数据,我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居全省第3位,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上半年,温县、中站区、解放区等9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或持平,对全市工业形成强力支撑。

财政政策发挥支撑作用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4.5%,财政收入顺利实现“双过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2.3亿元,其中民生支出10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75.6%。

在提振消费惠民生方面,加力扩围落实“两新”行动。今年以来,我市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3.46亿元,市财政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家居“焕新”等领域补贴实施方案和细则。在政策带动下,我市消费市场反响强烈,拉动全市消费23.1亿元。开展市级促消费活动,抢抓元旦、春节消费机遇,市本级安排发放300万元综合类政府消费券,覆盖商超百货、餐饮、成品油等消费场景,拉动消费超2000万元。近期,财政部将陆续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两新”资金,市财政将进一步提高拨付速度,让补贴资金更高效、更便捷直达消费者。

在扩大投资稳增长方面,我市上半年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18.94亿元,支持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房等27个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我市争取“两重”资金4.32亿元,用于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13个重点项目。

在为企纾困解难题方面,上半年,市财政已拨付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2970万元,惠及企业172家。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2笔共1.64亿元,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67.56万元。

在织密社会保障网方面,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4.18亿元,其中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12.6%,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在确保财政平稳运行方面,上半年,全市“三保”支出累计达87.5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已发行四批置换债券35.82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6.16亿元,对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贸外资工作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市商务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密切关注国际形势,锚定“两高四着力”,以稳外贸外资为重点,持续开展外贸“百企百展”、主体培育、转型升级三大行动,优化外资招引及全过程服务,外贸外资工作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上半年,全市进出口114.8亿元,同比增长6.8%;实际使用外资2653万美元,同比增长15.1%,均居全省前列。

下半年,市商务局将围绕“五统一、一开放”,积极拥抱全球市场,主动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线上线下多渠道助力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搭建出口转内销对接平台,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拓展外资引进渠道,助力更多企业“扬帆出海”,吸引更多投资“四海聚焦”。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9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9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2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1万人,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强化政策赋能,稳定就业形势。落实就业政策,扩大岗位供给。大力推动“三十工程”建设,持续发展壮大“3+13+N”重点产业链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先进制造业促进就业行动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挖潜市场化岗位6万个,拓展政策性岗位0.3万个。稳定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和急需人才需求,通过“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的方式,让税费减免、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快速直达企业。

帮扶重点群体,兜牢就业底线。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密招聘频次,举办城市联合招聘、巡回招聘、“招聘夜市”等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全力支持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