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31日

市第二人民医院:打造“带不走”的本土医疗团队

本报讯(记者刘靖)“我们辗转京沪为母亲看病,光挂号排队就耗去半个月,路费、住宿费花了近万元。如今北京的顶尖医疗专家常驻医院,不仅在焦作就把手术做了,母亲术后恢复的速度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近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刚为母亲办理完出院手续的姜先生向医务人员握手道谢。得益于名医聚“焦”工程在市第二人民医院落地,近来许多患者在该院就能享受到国家级医疗团队的诊治。

名医聚“焦”工程启动后,市第二人民医院将名医聚“焦”工程作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构建“1+3+N”立体化推进体系,即1个顶层项目专班,政策保障、场地保障、人员保障3个保障模块,N个临床学科协同体系,确保项目“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该院结合自身“肿瘤诊疗见长”的特色优势,对接群众迫切需求,共申报入选6个重点项目,涵盖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妇科肿瘤、肺部肿瘤、胃肠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消化内镜介入诊断与治疗六大领域。该院依托大数据深度分析发现,焦作地区肿瘤患者外转就医率较高,尤其在疑难重症患者群体中,每年有相当比例的患者需远赴北京、上海等地就医。瞄准这些“痛点”,该院逐一匹配国内顶尖专家资源,将中西医结合治肿瘤对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杨国旺团队,治妇科肿瘤牵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立安团队……精心规划每个项目,确保做到专家资源与临床需求完美匹配,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精准下沉。

项目实施两个月来,专家团队在焦坐诊10次、诊疗人数98人、手术示教3次、教学查房13次、疑难病例会诊16例、学术讲座或培训25次,带动该院相关科室门诊量、住院患者数同比显著增长,创历史新高。

“以前看文献总觉得隔着一层,现在跟着杨教授查房、讨论病例,一下子就懂了!”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医师郑辉辉所说的“杨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杨国旺教授。作为杨国旺教授的“徒弟”,郑辉辉两个月来掌握了“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肿瘤中医外治技术”等多项技能,还参与了其牵头的“豫北地区肿瘤中医证型流行病学调查”科研项目。

这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借助名医聚“焦”工程培养本土人才的一个缩影。“引进专家不是目的,关键还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土医疗团队,让技术‘留得住’。”该院制定“1+N”人才培养计划——每个名医团队带教1名学科带头人+N名骨干医生,通过“师带徒”“跟台手术”“进修学习”等方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该院借力名医聚“焦”工程,制订了“技术辐射”计划,建立“医联体”合作机制,与全市多家基层医院签订协议,定期派专家下乡坐诊、查房,将顶尖技术送到群众“家门口”;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承办省级学术会议、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分享名医团队的诊疗经验;推广规范化诊疗,借助专家团队带来的最新指南和标准,优化区域内肿瘤筛查、诊断、治疗流程,提升整体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