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31日

构建隐形生命线 带来治疗新体验

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手臂式输液港植入术

本报讯(记者孙阎河)许多治疗周期比较长的患者都有过手臂被扎得千疮百孔的痛苦经历。那么,如何才能彻底解决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的血管呢?7月23日,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科手术室成功为一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了手臂式输液港植入术,通过微创技术解决了患者长期输液的困扰。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在静脉通路管理领域迈入精准微创新阶段。

手臂输液港(ARM PORT),医学上称为“植入式给药装置”,由一根注入导管与注射座(皮下药囊)相连接构成,导管一端插入血管,另一端与注射座相连,注射座埋在皮肤下,需要注入药物时直接经皮肤将药物注入注射座即可。这种给药装置能让复杂的静脉穿刺变成简单的皮下穿刺,并可以为肿瘤以及长期化疗的血液病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稳定且长期留置的静脉通路,以满足手术、放疗、靶向、免疫、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需要。因此,它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患者的“隐形生命线”。

这位患者入院后,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宋庆林带领团队,综合评估其病情、治疗周期及身体耐受度,决定采用手臂式输液港这一“高精尖”技术,以满足后续治疗的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治疗体验。

该手术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导管尖端必须精准抵达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而该区域直径仅有数厘米,偏差1厘米就可能影响输液效果或引发并发症。手术当日,血液科护士长吴慧敏与医生徐恒默契配合,在超声探头下,按照清晰可见的血管结构,将穿刺针沿预设路径精准刺入,腔内心电监测仪则通过P波形态的细微变化实时反馈导管位置。最终,医护人员仅通过一个2厘米的切口,就在患者上臂皮下完成了注射座埋植与导管定位。整个过程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痛感。

该院专家介绍,传统静脉通路存在反复穿刺痛苦大,且易引发血栓、感染等风险。手臂式输液港则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输液系统,具有多方面优势:一是安全性高,能降低并发症风险。手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远离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交汇处,可降低导管相关血栓和导管尖端移位风险,并且因完全埋植于皮下,可大幅降低感染和脱管风险。二是微创美观,舒适性佳。与传统胸壁港相比,手臂港切口更小、位置更隐蔽,且远离颈部、胸部等敏感区域,不影响日常穿衣、活动及洗澡,能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和形象,避免了传统置管部位可能产生的异物感和牵拉不适。三是维护便捷。治疗间歇期,每月一次冲管维护即可,可减轻患者往返医院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