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7月31日

沁阳市举行防汛综合实战演练

7月8日,沁阳市蓝天救援协会水域队员在防汛综合实战演练中模拟开展跨河救援。

本报记者 贾定兴 摄

本报讯(记者贾定兴)“这根桩啊,像条龙啊,一桩一桩往下行啊……”7月8日下午,随着《沁河硪歌》响彻天际,22支防汛队伍和三大类30余种上百件防汛抢险救援设备整齐列队于沁河马铺险工段,2025年沁阳市防汛综合实战演练正如火如荼展开。

此次演练模拟沁河发生1000立方米每秒至4200立方米每秒洪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设置了转移避险、运送抢险料物、堤坝巡查、装载机装抛铅丝笼、抢险打桩、捆抛柳石枕、装配式养水盆堵漏、跨河救援(含无人机抛投物资)、抢筑子堤、“三断”情况下的应急保障10个科目,实现了新装备规模化列装、新技术实战化应用、新战法体系化验证。

据了解,本次实战演练集中展现了三个鲜明特质:一是实战实训的硬核特质。演练模拟了超警水位引发的河口垮堤、堤岸坍塌及“三断”(断水、断电、断路)等多灾种耦合场景,设置的“监测预警—抢险救援”全流程科目,倒逼队伍从“演为看”转向“练为战”,全面检验了极端条件下抢险救援队伍的保障能力和实战水平。二是科技赋能的创新特质。首次创新构建“空天地水”立体救援体系,多架无人机集群侦察与救生抛投器、水上机器人、橡皮艇、绝缘斗臂车等装备的深度融合,充分展现了“科技+应急”的创新成果。三是协同作战的体系特质。本次演练由1支消防救援专业力量、20支行业部门抢险队伍和1支蓝天救援协会民间队伍融合组成,有力构建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队伍融合”的立体化指挥体系,充分实现了各方资源、力量的高效联动。

据介绍,沁阳市正认真总结此次演练先进经验,进一步抓好复盘总结,增强风险意识,健全联动机制,压实末端责任,提升整体应急能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坚决守护河湖安澜、人民安全、社会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