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01日

产业因“新”而活 城市向“新”而进

我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3%

居全省第6位

本报讯(记者孙国利)今年以来,我市锚定“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坚持“四个聚焦”,持续推进“三十工程”,强力实施“345”创新行动,着力培育“3+13+N”重点产业链群,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政策靠前发力、项目靠前实施,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居全省第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8.2%、6.6%、8.4%,分别居全省第1、第3、第5、第8位。

立足农业高产高效,我市克服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夏粮总产11.75亿公斤,平均亩产524.3公斤、居全省第1位。我市抓实项目建设,滚动实施“三十工程”,围绕工业、基础设施、民生三大领域,每年集中力量推进30个重大项目,实行“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台账”包保推进,中福钛锆产业园、宁福巨湾年产8GWh新能源动力电池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为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强大势能。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强力实施“345”创新行动,赋能“3+13+N”重点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方阵,重点产业链群营业收入总量达2388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95%。

答好民生答卷,我市扎实开展美好城市建设、美好生活提质行动,全力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一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困扰群众多年的“断头路”“瓶颈路”先后通车,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今年上半年,我市以“三十工程”为引领,统筹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居全省第5位,已经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53.87亿元。今年有36个工业项目争取资金支持3.1亿元,项目数、资金数均居全省第1位。

工业底盘,向“新”求“质”。今年上半年,全市“3+13+N”产业链群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全市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其中绿色食品产业增长11%、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10.3%、新材料产业增长9.5%,带动全市工业持续增长。

外贸外资,持续向好。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市密切关注国际形势,以稳外贸外资为重点,持续开展外贸“百企百展”、主体培育、转型升级三大行动,优化外资招引及全过程服务,外贸外资工作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进出口114.8亿元,同比增长6.8%;实际使用外资2653万美元,同比增长15.1%,均居全省前列。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