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06日
抗旱保秋助力秋粮“闯关”
本报记者 王爱红
盛夏怀川,暑气蒸腾,秋粮生产正经历高温关口。
面对持续高温“烤”验,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科学指导,广大农户不等不靠,抓好水肥、做好授粉、防好病虫,加紧秋粮田间管理,多管齐下抗旱保秋,合力助力秋粮“闯关”。
在沁阳市西向镇创新家庭农场,担心高温影响700多亩玉米授粉,农场负责人马领兵这两天没事就往玉米地跑,观察有没有风,查查温度有多高。
“温度高、无风情况下,花粉活力不到两个小时就没了,高温热害会造成玉米授粉结实不良。”马领兵种地不单靠“老把式”经验,更相信科学田管,“玉米扬花授粉期只有7天至10天,黄金期也就两三天,如果授粉不好,就会出现‘半边脸’‘花粒’‘虚尖’,直接影响产量,该人工干预就得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马领兵口中的干预措施就是利用无人机人工授粉,这也是我市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针对夏玉米花期高温灾害高风险预警建议采取的应对举措之一。
8月2日、8月4日,趁着上午花粉活力正强,马领兵先后两次联系植保无人机进地。无人机不装水肥、不装农药,“轻装上阵”空飞作业,通过低空扰动,辅助玉米授粉,提高结实率。
“老天不给力,人得想办法,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望着地里整整齐齐、植株健壮的玉米,马领兵语气坚定。
当前,我市夏玉米正值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关键期,作物对水肥需求增加。在修武县五里源乡大堤屯村,滴灌节水灌溉设施的运用和新打机井的助力,让种粮大户袁小全应对高温干旱底气更足。
“今年太旱,滴灌不受天气影响,中午高温时段浇地也不怕烫伤玉米,能给庄稼补充足够水量。”袁小全种的700多亩玉米、500多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部铺了滴灌,先后浇了四遍水、追了三次肥。水肥管理到位,玉米、大豆长势喜人。
令袁小全满意的还有今年县里新打的机井:“6眼新机井在收麦前就打好了,种玉米时正好赶上用。这次机井打得非常好,抽出来的水清清亮亮,现在昼夜不停交叉灌溉,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水源保障是抗旱关键。据修武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袁菲介绍,今年该县着力实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大力推广滴灌节水技术,实现精准灌溉、高效供肥,目前全县滴灌铺设面积有6万多亩。同时,通过召开种粮大户座谈会和实地调研,对辖区高标准农田机井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利用高标准农田管护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省级抗旱救灾资金共53万元,“三夏”前新打了11眼机井,全力保障抗旱用水需求。
为农田“解渴”,机井管护不能缺位。眼下,博爱县磨头镇东张赶村1500多亩农田正在集中灌溉,既是村委委员又是种粮大户的崔大伟只要去地里,就会查看土壤墒情,排查机井出水量。“现在属于区域性用水阶段,机井出水量正常,能满足村民浇地需求。”崔大伟说。
为确保机井井出水、电连通、能灌溉,东张赶村加强对机井等灌溉配套设施的维护管理,全村30多眼机井明确管护责任人,水泵、用电由村委会负责,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了解村民浇水进度,排查机井问题隐患,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为做好高温应对,该村提前作了充足准备,有序组织村民浇水,既避免水资源浪费,又保证灌溉进度,减少矛盾纠纷。
“旱生虫,涝生病”。持续高温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近一个多月,博爱县良友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秦海滔每天最关心三件事,为500多亩玉米、大豆浇水、除草、治虫。
“今年大豆地里甜菜夜蛾较多,这种虫抗药性强,农技人员指导我们使用多角体病毒配合溴虫氟苯双酰胺治虫,效果很好。”为实现“虫口夺粮”,秦海滔不敢有丝毫懈怠,天天守在田间观察虫情,后期还会重点防治点蜂缘蝽。
抗旱保秋是当前我市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行动、精准施策,启动农业防高温干旱四级应急响应,开展抓夏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印发秋粮中后期田间管理及防灾减灾技术意见,加强与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沟通会商,强化监测预警,派出4个市级秋粮生产专家指导组下沉生产一线,指导群众科学抗旱。截至目前,全市秋作物已浇水602.74万亩次,开展病虫害防治260万亩次。
广袤田野,玉米迎风摇曳,碧波荡漾。从田间地头忙碌身影到部门联动合力攻坚,全市上下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一项项扎实举措,筑牢秋粮丰收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