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08日
市人社局:服务更到位 群众少受累
阅读提示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中,如何聚焦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促进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学习教育取得更大实效?本报今日推出市人社局的做法,敬请关注。
本报讯(记者杜玲)“工伤伤残等级鉴定结果出来后,一次都没跑,人社部门主动打来电话核对信息,钱就直接打到社保卡里了!”昨日,刚刚经历工伤之痛的王先生收到银行短信提醒时倍感暖心。他领到的,是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的工伤待遇“免申即享”服务所涵盖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能力鉴定费和住院伙食补助费。
王先生的“免申即享”体验,是全市人社系统转作风、提效能、惠民生的缩影。市人社局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聚焦主责主业,以实干实效惠企利民,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稳就业底盘更实更牢。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提升政策知晓度。通过“免申即享”“直补快办”,为4500余家企业减征社保费1.2亿元、发放稳岗扩岗补贴0.7亿元,惠企数量和资金规模同比显著增长,切实助企纾困稳岗。搭建高效供需平台,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455场,服务企业8767家次,提供岗位16.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2万人。推动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新建改建1个零工市场、63个零工驿站、21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精准施策,举办专场招聘、开展“春暖农民工”活动、强化就业援助,城镇新增就业3.91万人,完成省定目标66.7%,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1万人,完成省定目标100.8%。强化技能支撑,建立“企业订单+劳动力选单+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订单式”培训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14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97万人。优异的就业成绩单,助力我市以全省第一荣获2024年度河南省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市,获得省级激励资金1600万元。
社会保障网更密更暖。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出击,精准开展“数据找人”,深入推进“小微新”企业参保,持续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重点覆盖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新增参保6657人。全力保障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为83.7万人次发放养老等社保待遇62.2亿元,守护百姓“养老钱”“保命钱”。筑牢基金安全防线,高效核查处理疑点数据,落实部门间信息共享比对机制,有效维护基金安全。我市社保经办服务全国评估全省第一。
政务服务质效更优更快。大力开展政务服务提档升级行动,设立“潮汐窗口”、提供“代办服务”,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高达99.96%。
扎实推进“退休一件事”“社保卡服务一件事”等集成服务改革,累计服务群众2.1万人次。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做到“首问即负责、全程有跟踪、办结有反馈”,收到多封感谢信。刀刃向内优化流程,对401项服务事项精简材料、压缩时限,总办结时长减少104天,即办件比例由63%提升至72%。失业金申领时限缩短至0.51天,位居全省第三,12333热线投诉量明显下降。创新突破全省领先,首家实现工伤待遇“免申即享”,伤残职工鉴定后无须申请即可直接领取三项待遇,已惠及46人,发放209.6万元,真正兑现“免申请、零跑腿、直接享”的服务承诺,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