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1日
绞胎瓷作品首次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
详见今日本报A08版
本报讯(记者王玮萱)近日,记者获悉,由我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柴战柱创作的绞胎瓷作品《瓷火》成功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这是我市绞胎瓷作品首次获该馆收藏。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收藏展示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开展中国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数字化保护展示,中国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精品征集、收藏、鉴定,举办相关展览、演出,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研发文创产品。
作品《瓷火》以“千年绞胎工艺薪火相传”为主题,选用太行山深处修武县当阳峪高岭土原料,运用手工编花工艺,将红、黄、蓝、绿等多色瓷泥交织,呈现窑炉火焰燃烧形态“一胎一面、表里如一”,成品率极低,堪称百里挑一。瓷泥编织的五彩花纹如熊熊火焰,寓意当阳峪绞胎瓷千年窑火绵延传承,展现了瓷与火交融的艺术之美。
据了解,焦作绞胎瓷传承创新成果显著。作为焦作绞胎瓷研发企业之一,金谷轩绞胎瓷近年来研发出了8大类1000多个绞胎瓷品种,获150多项国家专利。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30多家国内外博物馆收藏,3次入编义务教育《美术》教材,屡获山花奖、大地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