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1日

“水上交通员”胡方成

本报记者 王玮萱 本报通讯员 朱世德

胡方成,温县黄河街道朱家庄人,出生在郑州巩义洛口村,黄河边长大的苦孩子,水性极佳,寒冬腊月敢往冰水里扎猛子,一待就是半个多小时。能快速爬上十几米高的大桅杆,能在黄河里抓野鸭,摸黑过河也不在话下。他18岁就当上了艄公,掌舵带船,驰骋黄河两岸。

然而,拿命养家,一年到头仍是吃糠咽菜。此时,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在党的思想影响下,他感觉像他这样的穷人有了靠山,从此坚定跟党走。

能为党和人民干些啥?1942年,他以黄河艄公身份做掩护,成了八路军一名“水上交通员”。1943年,受党组织指派,他一担两筐,带着8岁的弟弟北渡黄河,在黄河滩边朱家庄建立了地下联络点,架起黄河南北两岸秘密交通线。

夜渡黄河送情报。

1943年8月初,正值汛期,黄河水流湍急,航船都已停运。一天晚上八九点钟,胡方成正准备和弟弟睡觉,一阵急促地敲门声传来。一人头戴草帽、身披蓑衣,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封急件。来人交代,务必即刻出发,当夜将情报送到黄河南岸的情报站。

咋渡河?黄河水暴涨,看不见水势。可顾不了那么多了!胡方成决心凭借多年艄公经验及超高水性,与水龙王比下高低。

他把弟弟送到邻居家看护,把信件卷好塞进大葫芦里密封好,吃两个馍补充能量,而后把葫芦绑在腰间,穿着大裤头,光着脊梁,赤脚踏进黄河里。一阵急雨飘来,河水凶猛上涨,他借助水流斜插渡河,与风浪搏斗。自由泳累了,就仰泳躺在水面休息一会儿。遇到漩涡,换“狗刨式”泳姿,先顺着漩涡水流方向游,再用力蹬几脚摆脱出来,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一两个小时后,胡方成终于登陆。他已经筋疲力尽,稍作休息,便又踏上路程,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当他从葫芦里取出急件交到负责人手上时,已经累得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了。

这是拿命换来的情报。情报站负责人赶紧给他找了一件干衣服换上,先让他上床休息。大约过了两个小时,负责人又给他下两碗面条吃饱。雄鸡报晓,胡方成踏上返程。雨停了,水路看清了,一个多小时便回到了驻地,圆满完成了任务。

1945年3月初,胡方成又接到了一项艰巨任务。当年3月,中共太行八地委决定成立中共温县县委,建立温县民主政府,组建温县独立营。为进一步壮大力量,组织急需了解周边敌情,决定派一个小分队到黄河南岸侦查。护送小分队的任务就交给了胡方成。

一个月后,8人小分队携带短枪渡河,胡方成在渡口提前备好了船只。4月的黄河水水势平稳,小分队很快到达了对岸。胡方成一人留守,隐蔽好,等待小分队。

启明星升起,天麻麻亮。胡方成一夜不敢懈怠,集中精力做好接应工作,船上为小分队准备好了水和食物。这时,小分队第一小组回来,二小组成员却迟迟未到。情况不妙。胡方成和班长站在船头焦急等待,忽听有枪声,他们看见副班长带领战士朝渡船奔来,身后有七八个敌人。胡方成紧握船篙,副班长等人一上船,他奋力一篙,迅速离开岸边,追赶的敌人也离岸不足100米。胡方成奋不顾身,左一篙又一篙,借助水流飞速斜插对岸。待到渡船靠岸,胡方成才发现船帮上嵌入了四五颗子弹。

胡方成壮举在温县被广泛传颂。1947年1月,温县第二次解放前夕,他被推选为朱家庄农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他不表功,不当官,主动辞去职务,重操旧业,当起了艄公。1977年6月,胡方成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