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2日
单产提升有高招 示范田里开“粮”方
详见今日本报A07版
本报记者 王爱红
粮食增产重在大面积单产提升。8月7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农林科学院,举办全市秋粮单产提升暨病虫害防治观摩培训,组织各县(市、区)农技人员和部分种粮大户前往博爱县、武陟县,深入高产示范田,学习单产提升“粮”方。
在博爱县金城乡刘村焦作联丰良种工程公司的高产示范田,绿油油的玉米密密匝匝、整整齐齐、长势均匀。
武陟县嘉应观镇二铺营村的种粮大户张卫东一进到地里,就观察起玉米株距和长势。“这块地玉米群体大,穗多、大小均匀,单苗没有空秆,每亩要比咱多种1000多株,产量不会低了。”张卫东一边啧啧称赞,一边蹲下来拿起滴灌带看,“今年俺不愁浇地,300多亩玉米、200多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都用了滴灌,浇地省气多了,明年打算花生地也铺滴灌。”
在武陟县乔庙镇黄村的高产示范田,2000多亩玉米、大豆同样长势喜人。尤其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已到开花期,叶片浓绿,出苗整齐,虫害防控到位,吸引种粮大户争相“取经”。
“大豆出苗不好把握,打玉米除草剂时又容易对大豆造成危害,今年很多地里的大豆甜菜夜蛾虫害严重,你看人家这大豆种得是真好!”沁阳市西向镇种粮大户马领兵不由感叹。
我市高产示范田里究竟有啥秋粮单产提升高招?市级农业专家详细介绍了高抗玉米新品种的抗性表现,重点讲解了密植滴灌、精准调控等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的科学原理和实现路径。
“一是使用气吸式导航播种加上滴水出苗,解决出苗不齐、大小苗问题;二是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解决玉米高密度通风透光问题:三是采用‘一底四追’施肥方式,解决玉米中后期脱肥、虚尖问题;四是采用水肥药一体化,苗期滴施内吸性杀虫剂、杀菌剂垄创和甲霜恶霉灵,解决玉米病虫害防控问题;五是采用实时控旺促壮技术,解决玉米倒伏问题。”市农技中心主任李加汇为种粮大户“划重点”。
在田间地头,市级农业专家还与种粮大户面对面交流,逐一解答生产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
负责指导黄村的省科技特派员、市农林科学院高级农艺师李金峰,道出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田管“秘诀”:玉米、大豆要错期播种、足墒下种,种完玉米及时浇水,玉米出苗后再种大豆,在大豆未出苗前,玉米打除草剂,就不会对大豆造成影响;大豆病虫害防治,使用新型高效低毒生物制剂加上高渗透剂、氨基酸生物制剂,甜菜夜蛾一次性就能防治好;每个地块种植密度不一样,追肥也不一样。
针对农户关心的大豆甜菜夜蛾虫害问题,李加汇推荐了两个有效方案:“可以使用最新的溴虫氟苯双酰胺搭配多角体病毒,也可以针对抗性强的害虫,采用鸡尾酒法,即三四种杀虫剂配合使用,解决虫害抗性问题。”
单产提升有高招,示范田里开“粮”方。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实地观摩+技术答疑”形式,进一步推广了玉米增密提单产集成技术,对种粮农户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种粮能力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