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2日

“五微”管理添动能 基层善治谱新篇

——看解放区火车站社区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本报记者 杜挺勇

解放区焦南街道火车站社区地处市区新老城区接合部,实有人口近万人,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市场主体达400多家。特殊的区位条件与庞大的服务群体,让社区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着千头万绪的挑战。

然而,面对治理难题,社区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主动破局,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获得亮眼成绩——近年来,火车站社区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河南省五星社区”“河南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等荣誉。

诸多荣誉,正是其治理成效的最佳见证。

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道路上,火车站社区积极探索以“微网格、微服务、微协商、微任务、微宣传”为先手的基层治理理念,着力打造党建引领,“政企民”共融、“社商民”共享的社会基层治理“融”品牌,有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织密微网格,筑牢治理根基

“网格服务,真是高效!”在火车站社区的生资院,一次网格服务带来的高效治理故事传为佳话。

2025年6月初,因小区管道老化,多次引发漏水,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网格员走访发现情况,立即启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社区的助力下,协调住建、水务等部门现场办公,不仅迅速完成了管道改造,还同步建立网格内设施维护台账,实现“排查—处置—跟踪”闭环管理。

一次民生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这只是社区网格管理成效的一个缩影。

火车站社区党委书记王金金介绍,社区不断加强基层治理网格服务的顶层设计,将辖区划分为9个网格,并成立了由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专属网格员组成的网格服务队伍,积极推进“一网融合、一网兜底”管理模式,开展全方位服务。

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在网格内的服务效能,社区还建立线上联户微网格。组织党员开展分包联户行动,制定《社区党员互助积分制管理办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联系。

同时,社区将志愿团队、社团组织作为网格服务的有力补充,充分利用成员力量带动家庭邻里,通过“一员带多员”的方式,持续开展和睦家庭、幸福楼组创建等主题活动。

推行微任务,激活自治活力

基层治理,发挥群众力量是关键。

火车站社区的部分老旧小区因租户占比高、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曾长期受高空抛物、楼道杂物乱堆等问题困扰。

如何破解类似“顽疾”?社区精准发力,充分激活群众自治力量,创新推出“公约积分—爱心传递—团队联动”治理机制。

以公约积分领取任务,社区因地制宜制定“七我公约”和“红蓝榜公示制度”,结合党员积分和群众积分管理,通过完成公约微任务进行积分,半年中评通报、全年总评表扬,让居民在参与治理中收获荣誉。

以爱心卡片传递任务。社区提供多种公益服务,如“老刘理发角”。居民免费理发,结束后领取微任务卡,通过免费享受服务、自发提出意愿,而后再义务提供微服务的方式实现爱心传递。

以特色团队布置任务。利用好辖区以退役军人为主组成的“民兵之家”、以离退休党员为主组成的银发互助协会等,定期布置大清扫、不文明行为规劝等任务,形成全辖区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局面。

“机制建立后,小区常见问题自查自纠率超85%,乱堆乱放等大为改善。”王金金介绍,通过公约明确行为准则、用积分激发参与热情、以团队凝聚共治合力,让居民真正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完善微服务,提升民生温度

在火车站社区服务大厅的显眼位置,专门设置了一本留言簿,用于收集群众反馈。

“以前孩子暑假没人管,现在送到‘社区课堂’有老师照顾,为暖心服务点赞。”

“‘零工市场’帮我找到了工作,减轻了家庭负担,社区把服务做到心坎上了。”

随意翻看留言簿,“暖心服务”已成为居民留言中高频出现的词汇。

在基层治理中,火车站社区在“微服务”上下足了功夫,首先是编制接诉即办图谱,将网格内的大事小情,按照难易程度,制定四类网格闭环服务机制,在问题收集上明确群众反映、自己发现、平台交办三种渠道;在分级处理上明确微网格自循环、社区会商、街道研究三类途径。

其次是架设民呼我应网络。社区研发“容我办”网格服务微信小程序,群众可将水电气暖、家事纠纷等大事小情和急难愁盼的诉求一键上传,系统通过分类提交、逐级调处、限时办结的闭环运行机制,按照办结时限进行反馈。

“第三点是社区提供的无偿共享平台,利用各功能室引入第三方组织,打造书画室、图书室、音乐室、创业园,开展‘四点半课堂’‘戏迷之家’‘零工市场’等特色服务。”王金金说,社区还公布了辖区联建单位能够提供的各类活动场所,包括会议室、运动场、红色教育基地等23处,群众可通过预约方式免费共享。

开展微协商,凝聚共治合力

打牢党组织根基,归根结底是提升服务群众的效能。辖区企业多、商户多,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火车站社区紧紧抓住党建联建这一核心。

该社区天平楼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集中供暖是居民的共同心愿。但因资金缺口大、施工协调难等问题,项目始终难以推进。

火车站社区党委扛起责任,启动党建联建机制,逐一对接负责供暖的热力集团党支部、辖区金融公司党支部、小区业委会等,依托全科网格的资源整合能力,利用网格内各部门联动机制,共同商讨暖气、燃气开通的解决方案。

2024年冬季,经过社区不懈努力以及相关部门大力配合,天平楼的暖气终于开通。

社区强化常态化支部会商模式,成立“南小融家庭会”,实行“半月谈”机制,定期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联建单位、群众代表组织微型会商。机制运转以来,先后解决了天平楼、书店院暖气安装,正大嘉景苑、环卫处院议事会改选等多件民生实事。

“社区还充分统筹下沉单位、物业公司、运营公司、社会组织、商家企业等各方力量,建立资源、需求和任务‘三张清单’,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王金金说,目前已融合打造“综合养老”“产业孵化”“庭院小报”三个社区品牌,构建了辖区单位共同参与协商治理的“融”文化。

强化微宣传,畅通政策渠道

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如何用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各项惠民政策以及安全防范知识等讲明白,让居民听得懂、记得住,也是关乎治理效能的重要课题。

7月中旬的一天,居民王大娘来到社区表达感谢。原来,王大娘在手机上认识一个好友,对方把她拉到了一个群,兜售所谓进口保健品。就在进群第二天,社区组织的宣传队恰好来到小区,趁群众纳凉时宣传涉老诈骗高发类型。“这种网上卖保健品的就是高发类型,要不是有人提醒,再看两天真的要买了。”王大娘说。

火车站社区是一个混合型社区,人员结构复杂,政策宣传、法治宣讲等曾面临“老人听不懂新潮话、年轻人没时间听讲座”的困境。为了破局,社区通过“直播间+宣传队+大喇叭”的方式,让宣传既接地气又有新意。

在社区打造“网红直播间”,由街道青年干部组成的直播团队已制作视频42个,作为“网红”社区已吸纳3000余名热心公益的“粉丝”,共同开展平安法治宣传等。

辖区多支文化队伍也是义务宣传队。在社区的组织下,居民自编自导三句半《话平安》、歌曲《谁不说俺社区好》等原创文艺节目,通过文艺形式展开宣传。此外,辖区还安装9个可实现有网和无网传输的音箱,最快速度将党的好政策、群众的关心事、需要注意的紧要事传递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