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4日
走进高校实验室 点燃科学梦想
河南理工大学研学赋能初中生成长
学生参观地球科学馆。
本报记者 张 璐 摄
学生在做“只此青绿”变色反应实验。
本报记者 张 璐 摄
本报讯(记者张璐 实习生成思睿)为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实验室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试点工作的要求,8月11日上午,博爱县光智中学70余名初一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河南理工大学,进行了一场开拓视野、妙趣横生的研学活动。学生分批参观了河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馆、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和化学实验中心,旨在通过近距离接触高校科研平台,让学生感受科学魅力,激发探索兴趣。
在地球科学馆,学生仿佛走进了地球的时光隧道。专业的讲解员带领同学们依次参观馆内的各件展品,形态各异的矿石、栩栩如生的化石模型、模拟地质变化的多媒体影像,让他们对地球演变的历史和多种多样的矿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紧跟讲解员步伐,边看边记,生怕漏掉一个细节,还时不时举手提问。在一块保存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前,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讨论着在书本上学过的知识,感叹道:“之前了解过相关的知识,没想到直观地看会这么神奇,简直像走进了课本里的世界。”
来到创新创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宽敞明亮的车间和整齐排列的高科技设备让同学们眼前一亮。讲解员用通俗的语言向他们介绍了设备的原理,并现场操作机器,展示了从零件设计到加工成型的全过程。精密设备的自动运转引得学生连连惊叹,流程结束后仍意犹未尽。亲眼见到的奇妙经历,使他们对机械自动化多了一些了解,也有了更多兴趣。讲解员鼓励全神贯注盯着机器的孩子们:“工厂生产的流水线中,自动化机器越来越多,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的力量来设计它们。你们如果对智能制造感兴趣,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
研学的最后一站是化学实验中心。活动一开始,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理工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主任毕文彦为大家作了题为《走进化学世界》的科普报告。她用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例子,带领学生认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大家对化学的陌生感与距离感。报告中,不时有学生主动举手,向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
随后,该校老师练佳佳现场演示了三个精彩的实验:酸碱指示剂显色实验、高锰酸钾氧化能力实验和BZ振荡反应实验。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试管,仿佛在观看一个个神奇的魔术,随着溶液颜色变化、气泡生成等反应现象不断出现,实验室内传来阵阵掌声。紧接着,毕文彦演示了“只此青绿”变色反应实验,瓶内的淡黄色液体变成清透翠绿色的瞬间,学生们发出整齐的惊叹声。接着,孩子们被分成小组,在毕文彦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实验,大家使用滴管小心翼翼地按照步骤加入试剂,观察令人惊奇的颜色变化。妙趣横生的动手体验,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化学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和公式,还是可以亲眼见证、亲手创造的奇妙过程。
活动尾声,光智中学带队老师不禁感慨道:“这次研学活动对孩子们意义重大,他们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这是无价之宝。”最后,全体学生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河南理工大学老师的精彩讲解和辛勤付出。
整个上午,孩子们用好奇探求知识、用认真记录着成长的足迹。从地球的奥秘到人工智能的神奇,再到化学的魔法,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在心中种下了追求真理的种子。这种中学与大学的深度衔接,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科学精神的传承。大学实验室正是点燃这分好奇、培育这分执着的关键平台,为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