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4日

子弹里开出的花

尊敬的1937年的先辈们:

您好!

此刻是2025年的夏夜,我坐在没有硝烟的窗前给您写信。书桌上摆着您那枚生锈的子弹壳——那是2015年老家翻修阁楼时,在房梁缝隙里发现的。祖母说,这是您离家前,偷偷塞在墙缝里的。“若回不来,留给后人当个念想。”

如今,这枚子弹壳成了我们家族最沉重的传家宝。它沉默地躺在我的掌心,而我的手指正在划过屏幕,跳出一条新闻:“中国科学家实现量子计算突破”。这荒诞的时空交错让我哽咽——您用血肉之躯抵挡的黑暗,正被我们以另一种方式照亮。

您知道吗?当年您死守四行仓库时穿的那件打满补丁的灰布军装,如今被保存在上海博物馆的恒温玻璃柜里。去年我站在展柜前,看见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垫脚张望,有个小男孩指着军装袖口的破洞问:“他们冷吗?”讲解员轻声回答:“他们用体温融化了寒冬。”那一刻,我听见您和千百万人的笑声穿透了时光。

您总说“中国人的骨头硬”。这硬骨如今长在了大凉山悬崖村村民的脊梁里。他们花了6年在绝壁上凿出2556级钢梯,把“鸟都飞不过”的穷山沟变成了云端果园。去年,驻村书记发来视频:彝族阿妈第一次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笑得像当年收到您从战场寄回的平安信。您看,你们用命换来的“活路”,我们一寸都没有浪费。

还记得您战地日记里写的“愿后世不闻硝烟”吗?去年珠海航展,歼-20呼啸掠过头顶时,身旁的老兵突然泪流满面。他颤抖着说:“当年若有这铁鸟,南京城上的空战就不会……”话音散在发动机的轰鸣里。现在我们是战机巡航南海,底下渔船的北斗导航仪亮着安稳的绿光。这盛世如您所愿,只是您没见过导航屏上那句“当前海域无战事”有多美。

您留下的那本《救亡手册》的扉页上,有您用铅笔写下的“宁为玉碎”。去年,我在贵州FAST天眼基地遇到一位女工程师,她为调试馈源舱在钢索上悬吊了900多天。我问她怕不怕,她指着远处山崖上的野花说:“和先辈比,我们不过是在钢索上种花。”她不知道,您当年在战壕里也养着一株被压扁的蒲公英。

夜深了,窗外的外卖小哥正穿过霓虹,他的电动自行车车筐里插着支康乃馨——今天是他母亲的生日。这寻常的温馨让我想起您日记里那个永远停在1937年的中秋夜:“月明如昼,伙夫老张掏出半块月饼,20个弟兄分着啃,说等赢了回家吃顿团圆饭。”现在超市货架上有137种月饼,但最畅销的仍是您最爱的五仁馅,包装上印着“家国共圆”。

子弹壳在台灯下泛着冷光。80多年前它出膛时,您说听见了“中国的心跳”。此刻我把这心跳声装进信封,寄往1937年的战壕——它现在跳动在高铁穿越隧道的震颤里、在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穗浪中、在空间站机械臂捕捉的阳光间。这山河,我们守得很好。

此致

敬礼!

荣莹莹

2025年7月31日

(荣莹莹,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指导老师:谢海林、聂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