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8日

央视新闻聚焦我市

北山治理见成效 生态美景入画来

本报讯(记者张苗)8月15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央视新闻《下一站 青山绿水间》栏目以《河南焦作:青山重现 昔日矿山披绿装》为题,通过直播形式全景展现焦作北山生态治理成果,向全国观众讲述了“矿山变公园、伤疤变风景”的蜕变,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焦作北山位于太行山南麓,曾因私挖乱采、非法加工,山体千疮百孔,植被破坏严重。为还北山一片青绿,焦作市启动专项治理行动,推进“两取缔一整顿一恢复”,即取缔非法采矿点与经营点、整顿持证矿山规范开采、全面推进山体植被恢复;成立市委市政府专项小组,动员全民力量攻克资金筹措、治理执行等难题,打响了北山生态修复攻坚战。

直播镜头里,缝山公园成为治理成效的“活样本”。这里曾是矿坑密布的采矿区,如今通过台阶式削坡、挂网喷播等技术,裸露矿坑被绿植全面覆盖,陡峭山坡改造成平缓步道;山顶矗立的“缝山针”雕塑,既镌刻了过去的生态创伤,更见证着如今的修复成果。画面中,市民登山赏绿,孩童草坪嬉戏,昔日矿山已然变身充满活力的“城市后花园”。

焦作的生态治理,既有技术层面的突破,也有精神层面的坚守。技术上,通过喷播绿化等专业手段,成功破解边坡植绿难、成活率低的行业难题;精神上,“缝山针”雕塑不仅是治理成果的象征,更承载着焦作守护绿色、永续发展的坚定誓言。每一项举措的背后,都彰显着焦作这座城市修复生态的决心与智慧。

据悉,我市已探索出北山生态修复“三条路径”。生态修复路径,建成缝山公园、闫河公园等9个矿山公园,让废弃矿坑回归绿色,推动城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2.7%;文旅转化路径,打造云上院子、西大井1919等文旅项目,将“生态伤疤”转化为文旅资源,实现“变废为宝”;山水同治路径,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等工程项目,将自然资源要素纳入矿山修复,完成大沙河治理、白鹭湖治理、太行山区封山育林等工程,其中2个项目入选河南省露天矿山修复优秀案例。

截至目前,北山治理累计投入25亿元,实施80余个修复工程,新增林地43.66万亩,治理河道31.8公里;构建“1+9”制度体系与“1+7”规划体系,从制度层面为生态保护提供长效保障,确保治理成果持续巩固。

此次央视聚焦我市,既是对焦作生态建设成果的肯定,也让全国观众直观看到焦作在守护绿水青山、推动文旅融合上的扎实行动。从百年采矿留下的“山体伤疤”,到如今可赏可游的“生态画卷”,焦作用实践交出亮眼答卷,“北山绿”变成了城市自然与人文之美的标识。

(扫码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