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9日

毛笔当“手”写人生

详见今日本报A05版

本报记者 段美如

孟州市大定街道一间朴素砖房里,53岁的索罗森用左、右臂残肢夹着毛笔,笔尖在宣纸上游走。几分钟后,“自强不息”四个楷书大字跃然纸上,笔力遒劲,风骨凛然。这位没有双手、下肢重度残疾的农村汉子,不仅用毛笔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更通过短视频平台成为拥有84万粉丝的励志博主。他常说:“残疾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起点。”这句朴实的话,随着他的故事传遍怀川大地。

木拐杖撑起求学路

1972年,索罗森出生在武陟县一个农家。先天性肢体残疾让他一出生就与常人不同:没有双手,左下肢缺失小腿,右下肢没有脚。“小时候在地上爬,膝盖磨得全是血泡。”他轻描淡写的回忆里藏着刺骨的痛。8岁那年,父亲用老槐树疙瘩做了一副简易拐杖,他才第一次“站”起来。

拄着拐杖的求学路比想象中更艰难。冬天路滑,他摔进沟里是常事;课堂上,他用残肢夹着铅笔写字,作业本上总是沾着汗水。“老师夸我字写得认真,这成了我最大的骄傲。”凭着这股韧劲,他一路读到高中,尽管高考落榜,却通过自学考试拿下大专文凭。

走出校门,求职时,他屡屡被拒之门外,甚至有人劝他不如去乞讨。“我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索罗森带着倔强回到农村,开始养猪、种大棚蔬菜、摆地摊、开兽药门店……他用残缺的身体,硬是闯出了一条生存之路。“别人干一天,我就干三天;别人用手,我就用嘴、用脚、用一切能用的地方。”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他成了乡亲们眼中的“劳动能手”。

毛笔尖上“抖”出新生活

与书法结缘,是命运不经意间的馈赠。初中时,学校书法课上老师的一撇一捺让他着了迷。没有双手,他就用右臂残肢夹着毛笔,左臂残肢辅助固定;控笔不稳,他就把笔杆绑在胳膊上,一练就是四五个小时。“刚开始写‘一’字,胳膊抖得像筛糠,一张纸写满,汗能浸透衣衫。”

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他的书法作品在村里渐渐有了名气,乡亲们办红白喜事会来请他写对联。“能帮到大家,我觉得自己不是废人。”索罗森的眼睛里闪着光。

2021年,杨掌柜食品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看中他的书法功底和励志故事,聘请他成为一名网络博主。从未接触过短视频的他,从零学起:用嘴叼着手机支架调整角度,用残肢点击屏幕剪辑视频,一个两分钟的书法创作视频常常要拍上四五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抖音账号“励志老索爱书法”凭借苍劲有力的书法和朴实的人生感悟,迅速积累84万粉丝。视频里,他用残肢夹笔挥毫的身影,配上自身故事的旁白讲述,让无数网友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字如其人’。”

残躯里的“光”照亮他人

如今的索罗森,是远近闻名的励志标杆。他多次走进中小学演讲,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人生没有绝路,只有不肯走的路。”他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洗衣做饭、下地干活样样在行。

2024年,索罗森获评“大美焦作”网络宣传推介官,账号入选焦作市“十佳”正能量自媒体。面对荣誉,他依旧是那副憨厚的模样:“我就是个农民,能通过书法给大家带去点力量,就值了。”

从在地上爬行的孩童,到拄拐求学的少年;从被拒门外的求职者,到拥有几十万粉丝的励志博主——索罗森用毛笔当“手”,在人生宣纸上写下了最遒劲的“自强不息”。他的故事,恰如他笔下的字,虽历经坎坷,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