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5年08月19日
张羌街道前上作村:“1+1+1>3”的幸福微光
8月5日上午,温县张羌街道前上作村村民王会利来到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将一面印有“心系百姓为民解忧,鼎力相助温暖人心”的锦旗送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孔彦科的手中。锦旗上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也是村民对该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肯定。
“我的孩子在外务工时发生意外,涉事公司和相关人员却拒不承担责任。在我们最为无助的时刻,村干部们挺身而出,不惧高温酷暑,数十次往返于温县和洛阳偃师之间。他们耐心地寻访知情人,全力还原事发经过,还一次次地向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反映情况。最终,事件得以妥善解决。”王会利眼含泪花地说。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前上作村聚焦“两高四着力”,秉持务实、管用、高效的理念,以微网格、微调处、微服务推动基层治理高效能,实现“1+1+1>3”的效果。
网格小天地,服务大舞台。前上作村是棚户区改造村,改造完成后,该村结合党员群众新需求、新期盼,以“党建+大数据+网格”为有力抓手,重新对现有网格进行优化调整,积极构建以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主干的基层网格组织体系,建强网格治理主心骨。整合人员力量,按照一人多岗的原则,选配小组长、年轻党员参与物业管理,设立党员楼栋长,全部入格参与基层治理。同时,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定流程、定效果,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信息定期采集动态更新机制、日常网格巡查走访机制及有诉即应、有诉即办机制等,做到工作在网格开展、矛盾在网格化解、实事在网格办理,不断激发治理活力。
调处矛盾解民怨,化解纠纷促和谐。近年来,该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源头治理责任“三闭环”工作机制,结合公安局、法院设立社区矛盾调解室、棚改遗留问题调解队等,充分发挥“五老人员”、党员、群众代表等群体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建立预防、排查、研判、化解、回访等闭环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法。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核心问题,出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安抚当事人情绪,第一时间进行风险研判,第一时间形成化解对策。调解结束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调解步骤、调解结果以及回访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同类矛盾纠纷的产生原因和化解方法等展开系统梳理,既要追本溯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再次出现,又要举一反三,对此类矛盾纠纷进行有效防范,做到提前介入、有效沟通、防患于未然。同时,反思工作存在的不足,找到矛盾化解过程中的盲点,改进矛盾化解的工作方法,提高化解能力和实效性,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服务群众,既要雪中送炭的及时,也要锦上添花的用心;既要解决急难愁盼,也要关注柴米油盐。该村始终秉持“大家事、大家办”的理念,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设立笃学书画社、老年活动中心,不仅为老年群众提供全天或半天照料、食堂、洗浴、医疗设施、康复室等服务,还定期邀请书法老师为青少年免费培训书法;依托县电商孵化中心培训平台,免费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还及时向下岗人员宣传公布各类优惠政策;结合县工会打造爱心驿站,为外卖小哥、清洁工人等群体提供服务。同时,根据高标准打造的青年民兵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等示范点,全面摸排本村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经商者等优秀人才,建立人才后备库,激发乡土人才活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让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在村里蔚然成风。
“用微网格传递温暖,以微调处关怀民生,让微服务凝聚力量。我们会继续以社区治理为重点,紧扣基层高效能治理核心主线,以更精细化的服务回应群众需求,形成党群双向奔赴、共建共治的良性循环,推动社区治理水平实现新跨越。”张羌街道负责人表示。
吴文文